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交通成治堵良方 北京将斥资14亿打造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时代汽车
日期:2011-04-12 17:52:54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
关键词:智能交通北京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

       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动脉的拥堵已经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提速,而城市交通的堵塞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许多城市采用限行、限号等方式解决拥堵问题,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从长远看,优化资源配置,把稀缺的资源向民生倾斜,科学处理城市功能区划问题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但很多城市难以短期解决规划问题,如北京的历史文物古迹约占旧城区面积的42%,道路不可能无限拓宽,所以智能交通是最佳选择。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实时交通信息采集

      汽车司机都知道,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出行时不知道道路通行的实际状况。虽然各大城市都有交通路况广播,但都信息滞后。很多情况下司机已经被堵在路上才知道前方有情况发生,但为时已晚。如何及时获取道路信息以避开拥堵路段成为智能化交通的关键之一。

      在行驶车辆信息采集方面,目前北京全市各主要街道广泛使用非接触式地磁传感器来定时收集和感知区域内车辆的速度、车距等信息,为车流的监控、分流提供智能化管理。当车辆进入传感器的监控范围后,终端节点通过磁力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行驶速度等重要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下一个定时醒来的节点。多个终端节点将各自采集并初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汇聚节点汇聚到网关节点,获得道路车流量与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从而为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提供精确的输入信息。采集的数据一般包括位置坐标、瞬时速度、行驶方向、道路实时视频及其他内容,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应用于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等方面。

      此外,通过给终端节点安装温湿度、光照度、气体检测等多种传感器,还可以进行路面状况、能见度、车辆尾气污染等检测。

      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是自发进行的,交通信号仅能起到有限的指导作用。导致城市道路资源不能高效率运用,智能交通设施能将城市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并通过智能动态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专家指出,用智能交通提高道路管理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车载终端的功能

      在实时采集道路交通信息以后,传递到每个汽车司机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就是智能化交通的关键之二。“GPS车辆监控与服务系统”是一个建立在RFID/GPS、GIS和现代通讯手段之上,专业服务于车辆监控与调度的GPS软件平台,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科学调度,将租赁风险降到最低。广泛应用于对车辆的监控调度之上,将为各行业车辆监控的信息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在每辆汽车上配置数字式车辆监控终端,它可以精确记录行车的相关数据:包括时间、速度、里程、各种报警、轨迹记录、图像监控等,为车辆调度的科学管理和司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保障。系统适应机动车辆大数量、全天候特点。可记录连续运行路线,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状态,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和行驶数据信息监控中心即时看到。历史轨迹回放;车辆行驶过的轨迹点可以随时在监控客户端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车辆行驶的整个过程及各行驶点车辆速度。这些数据全部利用CDMA无线传输技术上传至监控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内,应用系统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这个数据库中快速读取数据。

      这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防拆功能,当有恶意拆除GPS的行为发生时,机器会自动锁死汽车发动机,让汽车无法启动;二、远程控制功能,可以发送指令进行远程断油断电,使车辆无法启动;三、里程统计,自动记录车辆在某段时间内行驶过的准确里程数据功能;四、超速报警预示,当车辆实际行驶速度超出预先设定的限速值时,系统自动报警。终端也会提醒司机谨慎驾驶并记录超速行驶数据。便于查询及有效管理违章;五、监测疲劳驾驶,当司机驾驶车辆超出预先设定车辆连续行驶的时间范围时,系统提示报警,同时提醒司机已经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疲劳驾驶报警记录会在系统中自动记录;六、定位和定位跟踪功能,常用车载传感技术有微波雷达和超声波照相等,但每一种传感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传感技术的关键是多模态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提供功能互补;七、采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的停车卡。可以使停车场联网管理,并通过手机为停车卡充值,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停车场采用硬盘录像机或者PC机来监控,具备智能识别的硬件基础。基于集中处理模式的停车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是目前适合电信闭门切入的业务点,客户只需支付费用即可实现牌照识别、线路传输等功能,投入大幅度降低。

      上述系统均为相对成熟的技术,把实时监测到的交通情况经过分析处理传递给每个司机,起到物联网或者车联网的作用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

      物联网及车联网的作用

      物联网及车联网作为一种融合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从而给城市智能交通带来一次全新的升级。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目前状况来看,因为汽车在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第一时间让车辆和行人掌握事件态势和现场情况。无法启动应急预案以调度抢修抢险所需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物联网的应用将对城市交通实现三个重要监管:一、实现公共交通工具全程和溯源,保证运输的安全,最终实现政府的数字化的调度管理与城市交通资源优化配置运行职能。二、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重要设备的准确标识,实现管理的透明化,为运输安全、保障交通设施设备安全提供法律依据。三、实现车辆、列车等运营过程中,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增强实时调度监控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促进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一些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正在借助物联网技术来提升汽车的驾驶、安全方面的智能化,物联网与汽车的跨界合作,让汽车的使用功能得到延伸。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出租车、警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上,在出租车上安装RFID标签将实现对汽车油耗、机械部件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安全驾驶,在救护车上还可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视频手术等。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智能化交通已经上路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可以把车与物联网概括为三大板块即整合多种物联网技术和信息资源RFID/GPS定位技术,GIS 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城市智能交通的信息的发布有LED公告板、网站、短信等多种方式,智能车位引导系统(联网信息发布)可与CDMA手机定位、GPS导航等进行整合。

      通过技术集成,把实时检测到的道路交通情况分析后,运用云计算技术把路况及时通过卫星传递到每个单车上,引导驾驶员按照最佳路线行驶。并且对违规车辆进行记录和处理。达到最理想的交通畅通状态。

      上汽集团已经推出自主品牌在汽车智能化的“互联网汽车”荣威350,搭载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依托中国联通WCDMA 3G网络,实现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互联应用。

      车联网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汽车上。从2009年开始,上海通用汽车推出安吉星车载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碰撞自动救助、全程音控导航、被盗车辆追踪等11项服务,可以说是我国车企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的一个初步尝试。

      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总体实力还很弱,汽车电子产品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大约落后10年左右,国内汽车电子在企业规模、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预测显示,在一个大中城市投资建立车联网平台,包括读取信号的标签、基站以及软件系统,投资大约在1.5亿-2亿元左右,如果在全国120个大中城市开发车联网平台,总投资约150亿元。

      交通运输部拟定的“十二五”交通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的感知和监控;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将斥资14亿打造智能交通,力争“十二五”期末五环内主要路段全部覆盖绿波带,预计通行能力提高15%。广州市组织实施《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和编制《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年增加2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使地铁的投资规模达150亿元。

      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环节。智能交通产业大体也可以分为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

      交通运输部着手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项目。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将在2011年至2013年间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13 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9.5 亿元。而智能交通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3年国内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超过1500亿元。

      要有大交通的概念

      目前智能交通研发和应用还处于各自为政、跑马圈地阶段。智能交通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过于分散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作怪,标准也不统一,影响其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官员指出,由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构架尚未明确,因而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同时,传感器成本、性能和寿命,在技术上与交通应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感、支撑网络也尚未建立,行业数据中心特别是部级层面的行业数据中心尚未真正建立。另外,研究和示范应用点分散而不成体系,规模效益未能体现。标准不统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发展。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和各地智能交通陆续启动,传感网络增大,便会形成大量的数据,需要智能交通系统具备运用云计算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未来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将是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所在。另外最重要因素是卫星系统服务商的参与,地面道路、人、车和卫星实时信息的沟通将是智能交通最佳组合。也是智能交通的基石。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