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李安民:全国已开通30万个视频监控点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新浪科技
日期:2010-10-14 15:31:54
摘要:10月12日上午消息,ICT中国2010高层论坛今日进入第二天。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今日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电信将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发展。其中就包括在全国已开通30万个全球眼视频监控点。
10月12日上午消息,ICT中国2010高层论坛今日进入第二天。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今日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电信将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发展。其中就包括在全国已开通30万个全球眼视频监控点。
据李安民透露,视频监控属于符合政策导向的成熟物联网行业应用。目前,中国电信已规模推出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全国开通30万个监控点,提供基于有线宽带、无线3G等多种接入手段的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送、监控、分析、管理等应用。
据李安民称,在上海,一个人如果从早晨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回家,按正常轨迹出没,会被合法摄像监控到6次。
此外,中国电信该应用前年和去年给新疆一个边远的县,开发了一套公安监控系统。县里公安局长因此成功抓住了11个全国通缉犯,迅速得到了提拔。
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电信摄像帮助也非常大,而且可以进行分析、判断,看到这个视频监控的对象,会把行动的图象组合起来,摄象头基本可以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丛林)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赵梅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ICT中国·2010高层论坛,我是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赵梅庄,今天我负责主持今天上午的活动。今天上午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博通总裁及首席执行官Scott McGregor,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爱立信市场与战略规划部主管常刚,瑞芯微电子市场总监陈锋,中国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玫,神州数码思特奇高级方案顾问冷谢军以及各大运营商、设备商的领导和专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进入主题发言阶段,首先有请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做主题发言,他的演讲题目是“物联网与信息通信”。李院长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大家欢迎!
李安民:尊敬的各位嘉宾,今天我非常高兴给大家共享一些观点,主要有关物联网和信息通讯方面。主要谈三方面内容,因为这几年包括中国电信,几个运营商在国家整体的牵头下,对物联网发展做了一些事情,根据我们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谈谈我们在物联网方面的观点和新的体会。第一谈谈我们对物联网的看法,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目前物联网市场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我们觉得物联网谈技术之前要审视它的市场,对物联网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觉得没什么前景,觉得大而虚。还有一种充满激情、充满广阔的市场。其实目前看这两者要折中一下,整体市场的确是碎片化大市场,随着我们分析总结物联网应用市场特征,包括政府也高度关注,温总理到无锡视察,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列为新兴战略产业加以推进。同时它是碎片化的大市场,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个是缺乏行业主导,难以形成产业聚合,第二缺乏领导品牌,难以提升客户人质,第三缺乏标准体系,难以实现有效量产。
同时我们想现实当中,物联网应用还是层出不穷,涌现出大量的案例,应用非常多,需求也很多,这提示我们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聚焦需求,这非常关键。通过咨询公司,预测发展成万亿级的业务,今后全世界的物联网。我们认为聚焦需求应该是三个层面从需求来讲,已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第三趋势需求。不仅仅只是看眼前的已有需求,已有需求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水温的数据等等监控的数据,这些东西各行各业,尤其是公共行业是有非常明确的需求,也是井喷式的,包括石油、电力、交通。这些已有的需求,无论对运营商还是对物联网价值链各个方面,我们要竭尽全力,用我们比较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予以满足。但光有已有需求不行,潜在需求是需要我们共同挖掘,比如监控数据的加工,包括我们做石油行业,原来跟客户互动也挖掘出很多潜在的需求。包括趋势的需求,这涉及到未来的方向。大的方向,包括手机,以后都是一种物联网的传感器,这些东西只是以后技术市场会推动它走。所以我们觉得从三个层面讲,满足挖掘和引领。
另外从我们这几年的探索,有两个重要的纬度,尤其是对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目前来讲,最火的是行业方面,行业存在非常多的应用。一个是水平市场,大家非常清楚了,就是对行业的分类,比如电力、交通、石油、金融,这些列为前期重点推进的行业。另外一个纬度是非常重要的,垂直市场,因为现在在跨不同的行业,呈现出垂直市场当中有共同的特点,比如说监控业务、数据采集业务、仓储管理、定位、支付,这些行业当中都有相同的应用聚焦特征,这我们就用垂直市场。这样很好的把物联网的市场纬度建立起来,来审视物联网需求聚焦。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到处都是充满机会,因此要聚焦需求,从需求出发推动物联网应用拓展。这是我们关于物联网市场的两个基本观点。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网络技术,根据市场出发,我们审视当前中国物联网的,尤其是运营商牵头的物联网拓展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一个是我们觉得从M2M走向物联,泛在网概念太大,从中国电信的角度我们综合了很多,对物联网进行了定义,本质上看,我们认为物联网其实还是架构在网络上的联网应用和通讯能力,目前这句话是写实的状态,但已有潜在和趋势的需求,加上市场和技术的互动,的确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应用,甚至新的网络模式。但是目前来讲,更多的是已有的网络的应用和能力的叠加。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可能比较现实的,还是M2M,机器到机器是是最好的切入点,最主要的应用是行业,这是我们基本的判断的认识。第二个方面,跟整个业内都一样的,对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观点。感知层有六个字,通用、绿色、智能,是现实的发展状况的要求,也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为什么讲通用,传感感中国应用的,2800多种,标准、协议、接口,包括通讯模块,运营商很重要的是做通讯模块的接口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这其实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首先从感知层面就设下了阻碍。所有传感器一定要通用,所以标准化是一方面,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通用。包括感知层,我们跟很多嵌入式学科也在交流,上次我们谈到一个观点,嵌入式原来是专用的微系统,但如果跟物联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专用系统要标准化、通用化。包括绿色,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概念,一个是低能耗,我们本身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于绿色经济的,但物联网涉及到的传感器非常多,这种能耗、功耗本身是不是经济、合理、低能耗、绿色的也是非常重要,也是目前物联网解决方案中必须考虑的,所以对低功耗、绿色、节能在物联网感知上面的要求,当然还有智能,已有需求来讲,中国的物联网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也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水温、温度、视频的一些数据,只是采集、传送,但物联网的未来和现在的情况也表明,一定是智能的方向。比如中科院做的反侵入系统,原来只是看物体是否靠近,以后要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企图,还有空间和时间的纬度,智能发展中提到很多技术难点。比如现在的计算技术,时间系列的东西没有问题,但比如飞机起降,涉及到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两种序列叠加,现在技术上难以承载,也就是为这些提出了很多命题,但以后的方向一定是智能。
第二层是网络层,我们也有六个字,广泛、经济、智能,广泛很清楚,物联网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定要求广泛的互联。这也意味着不仅仅是移动,我们有大量的案例,有很多是用固定的宽带,包括移动通信、卫星等等,因为最关键的是需求的广泛性,也要求互联的广泛。第二经济,因为这考虑的不多,我们现在做物联网从运营商来讲,都是在给人与人之间通信的网络上叠加一个网络,这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现在工作的很多模型足以应对,因为物联网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流量模型,就是说小流量常在性,比如我们做了大兴安岭的监控,可能一年只传一两次数据,但你要实时在线。对用户来讲,连接非常广泛,但传的流量非常少,所以要求付钱也非常少。但运营商应对这样的案例,建设网络的复杂程度、经济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运营商如何建造成一个我们建的起,同时用户又用的起的网络,这是以后非常重要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当然还有智能。
包括引入IPv6,为物联网提供海量的IP地址,其实不仅仅是逻辑意义上的IP地址,包括我们做的监控,在管理层面的物联网的标识非常重要,比如英国对摄象头的管理是国家的标识,还不仅仅是涉及到IP地址的逻辑层面,这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如果不做管理,你都不知道这个摄象头在哪个地方的,因为这个网会越来越大,从物联网的管理标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也参加了很多标准化的组织,但只是通信意义上制定的,这还是不够的。比如管理上的标识就很重要。
在应用层,也有六个字,集中、协同、智能,时间关系不详细讲。在应用层,未来发展角度讲,尤其是潜在的和趋势的需求来讲,智能技术非常重要,比如原来的摄象头只能看图象有没有,这远不够,对公安系统要追查通缉犯,要进行识别,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前瞻储备和研究,同时有一些应用也已经用了,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监控这些,以后的方向都是跟随智能技术,发展方向也是要进行智能监控地。包括云计算,我们有一些观点,目前来讲,一定跟市场需求有关系,目前对云计算的要求还是不多的,因为云计算要求存在感知层面要智能起来,因为智能起来对数据传送,一个是海量的,一个是多维度的要求,这可能对中心处理提出了大量的云计算的要求。但目前来讲,仅仅是数据采集,只是海量数据处理。目前看到我们接触大多数案例跟云计算直接提出需求的还不多,但未来满足它的趋势性的需求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并且智能控制之后,对通信协议也提出了挑战。原来通信网传很多东西我们不解析的,但物联网很多智能控制,有些应用必须触及,包括互联网当中的路由器只是做路由,从来不碰流量包的,但物联网如果是智能控制之后,流量包涉及到一些控制的数据和传送的数据,现在案例当中一定要涉及,这就跟通讯网和数据处理跟原来非常不一样,跟简单的封装的要求非常不一样。当然还有3G移动互联网业拓展了物联网的应用。
第二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推动物联网发展为已任,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全球最大的固网,中国唯一拥有卫星通讯能力的运营商,2.1亿固话用户。我们对行业客户有深刻的了解,信息覆盖银行、保险20多个行业领域。全国一站式服务体系,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涉及到对行业解决方案来讲一体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商业模式是不是腾规模复制推广。包括巧实力,我们跟价值链广泛的合作。
我们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包括符合政策导向,选择成熟行业。这里主要是几个例子,我们规模推出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全国开通30万个监控点,提供基于有线宽带、无线3G等多种接入手段的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送、监控、分析、管理等应该。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中国上海,合法摄像机,一个人如果早晨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回来,按正常轨迹出没,你会被合法摄像监控到6次。我们前年和去年给新疆,一个边远的县开发了一套公安的监控,县里公安局长因为这样的成功应用抓住了11个全国通缉犯,迅速得到了提拔。像上海世博会,摄象帮助非常大,而且也可以进行分析、判断,看到这个视频监控的对象,会把行动的图象组合起来,基本摄象头可以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当然我们规模推出了RFID的应用,我们跟校园一卡通做的非常成功,我们做了上千所学校,跟考勤、学校的信息化紧密的捆绑起来,学校也非常受欢迎,包括手机支付。这些案例我不详细讲了,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最后谈谈我们在物联网产业的战略布局,我们中国电信毕竟是运营商,作为运营商在感知中国服务社会当中扮演五个角色,一个是技术通讯层网络的运营商,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集成者,标准攻坚的重要参与者,物联网管理整合的运营者。同时我们非常重要的是形成了M2M系列基础技术规范,一些企业的标准已经发布,有些逐渐上升到国家的标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并且我们在业界第一个推动M2M标准默默产业化、规模化,这很重要,从运营商来讲,通讯模块以前不是标准化的,导致成本很高,难以量产,所以这方面很重要,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规范。同时也成立了物联网专业机构,叫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与标准化工作,包括一些国际化的组织。我们觉得物联网标准化跟任何技术的标准化来的不一样,因为它之所以叫泛在网,接触的用户需求、商业模式极其广泛的,标准化是详细归置的过程,我们有一个想法,在有些领域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发展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标准的方法,可能初级阶段有一些跟应用模式不是很确定的时候,这个标准要放宽一点,逐渐有一些应用模式出来再收敛。当然有的已经成熟的,规模推广的,要有强约束,强和弱这是一个矛盾,但根据不同领域、发展阶段要区别对待,否则按其他的技术特征对待的话,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感觉到,不仅仅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阻碍的作用。所以强和弱的关系的平衡非常重要。
时间关系就讲这些,不成熟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据李安民透露,视频监控属于符合政策导向的成熟物联网行业应用。目前,中国电信已规模推出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全国开通30万个监控点,提供基于有线宽带、无线3G等多种接入手段的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送、监控、分析、管理等应用。
据李安民称,在上海,一个人如果从早晨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回家,按正常轨迹出没,会被合法摄像监控到6次。
此外,中国电信该应用前年和去年给新疆一个边远的县,开发了一套公安监控系统。县里公安局长因此成功抓住了11个全国通缉犯,迅速得到了提拔。
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电信摄像帮助也非常大,而且可以进行分析、判断,看到这个视频监控的对象,会把行动的图象组合起来,摄象头基本可以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丛林)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赵梅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ICT中国·2010高层论坛,我是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赵梅庄,今天我负责主持今天上午的活动。今天上午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博通总裁及首席执行官Scott McGregor,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爱立信市场与战略规划部主管常刚,瑞芯微电子市场总监陈锋,中国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玫,神州数码思特奇高级方案顾问冷谢军以及各大运营商、设备商的领导和专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进入主题发言阶段,首先有请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做主题发言,他的演讲题目是“物联网与信息通信”。李院长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大家欢迎!
李安民:尊敬的各位嘉宾,今天我非常高兴给大家共享一些观点,主要有关物联网和信息通讯方面。主要谈三方面内容,因为这几年包括中国电信,几个运营商在国家整体的牵头下,对物联网发展做了一些事情,根据我们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谈谈我们在物联网方面的观点和新的体会。第一谈谈我们对物联网的看法,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目前物联网市场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我们觉得物联网谈技术之前要审视它的市场,对物联网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觉得没什么前景,觉得大而虚。还有一种充满激情、充满广阔的市场。其实目前看这两者要折中一下,整体市场的确是碎片化大市场,随着我们分析总结物联网应用市场特征,包括政府也高度关注,温总理到无锡视察,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列为新兴战略产业加以推进。同时它是碎片化的大市场,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个是缺乏行业主导,难以形成产业聚合,第二缺乏领导品牌,难以提升客户人质,第三缺乏标准体系,难以实现有效量产。
同时我们想现实当中,物联网应用还是层出不穷,涌现出大量的案例,应用非常多,需求也很多,这提示我们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聚焦需求,这非常关键。通过咨询公司,预测发展成万亿级的业务,今后全世界的物联网。我们认为聚焦需求应该是三个层面从需求来讲,已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第三趋势需求。不仅仅只是看眼前的已有需求,已有需求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水温的数据等等监控的数据,这些东西各行各业,尤其是公共行业是有非常明确的需求,也是井喷式的,包括石油、电力、交通。这些已有的需求,无论对运营商还是对物联网价值链各个方面,我们要竭尽全力,用我们比较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予以满足。但光有已有需求不行,潜在需求是需要我们共同挖掘,比如监控数据的加工,包括我们做石油行业,原来跟客户互动也挖掘出很多潜在的需求。包括趋势的需求,这涉及到未来的方向。大的方向,包括手机,以后都是一种物联网的传感器,这些东西只是以后技术市场会推动它走。所以我们觉得从三个层面讲,满足挖掘和引领。
另外从我们这几年的探索,有两个重要的纬度,尤其是对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目前来讲,最火的是行业方面,行业存在非常多的应用。一个是水平市场,大家非常清楚了,就是对行业的分类,比如电力、交通、石油、金融,这些列为前期重点推进的行业。另外一个纬度是非常重要的,垂直市场,因为现在在跨不同的行业,呈现出垂直市场当中有共同的特点,比如说监控业务、数据采集业务、仓储管理、定位、支付,这些行业当中都有相同的应用聚焦特征,这我们就用垂直市场。这样很好的把物联网的市场纬度建立起来,来审视物联网需求聚焦。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到处都是充满机会,因此要聚焦需求,从需求出发推动物联网应用拓展。这是我们关于物联网市场的两个基本观点。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网络技术,根据市场出发,我们审视当前中国物联网的,尤其是运营商牵头的物联网拓展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一个是我们觉得从M2M走向物联,泛在网概念太大,从中国电信的角度我们综合了很多,对物联网进行了定义,本质上看,我们认为物联网其实还是架构在网络上的联网应用和通讯能力,目前这句话是写实的状态,但已有潜在和趋势的需求,加上市场和技术的互动,的确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应用,甚至新的网络模式。但是目前来讲,更多的是已有的网络的应用和能力的叠加。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可能比较现实的,还是M2M,机器到机器是是最好的切入点,最主要的应用是行业,这是我们基本的判断的认识。第二个方面,跟整个业内都一样的,对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观点。感知层有六个字,通用、绿色、智能,是现实的发展状况的要求,也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为什么讲通用,传感感中国应用的,2800多种,标准、协议、接口,包括通讯模块,运营商很重要的是做通讯模块的接口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这其实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首先从感知层面就设下了阻碍。所有传感器一定要通用,所以标准化是一方面,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通用。包括感知层,我们跟很多嵌入式学科也在交流,上次我们谈到一个观点,嵌入式原来是专用的微系统,但如果跟物联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专用系统要标准化、通用化。包括绿色,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概念,一个是低能耗,我们本身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于绿色经济的,但物联网涉及到的传感器非常多,这种能耗、功耗本身是不是经济、合理、低能耗、绿色的也是非常重要,也是目前物联网解决方案中必须考虑的,所以对低功耗、绿色、节能在物联网感知上面的要求,当然还有智能,已有需求来讲,中国的物联网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也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水温、温度、视频的一些数据,只是采集、传送,但物联网的未来和现在的情况也表明,一定是智能的方向。比如中科院做的反侵入系统,原来只是看物体是否靠近,以后要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企图,还有空间和时间的纬度,智能发展中提到很多技术难点。比如现在的计算技术,时间系列的东西没有问题,但比如飞机起降,涉及到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两种序列叠加,现在技术上难以承载,也就是为这些提出了很多命题,但以后的方向一定是智能。
第二层是网络层,我们也有六个字,广泛、经济、智能,广泛很清楚,物联网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定要求广泛的互联。这也意味着不仅仅是移动,我们有大量的案例,有很多是用固定的宽带,包括移动通信、卫星等等,因为最关键的是需求的广泛性,也要求互联的广泛。第二经济,因为这考虑的不多,我们现在做物联网从运营商来讲,都是在给人与人之间通信的网络上叠加一个网络,这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现在工作的很多模型足以应对,因为物联网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流量模型,就是说小流量常在性,比如我们做了大兴安岭的监控,可能一年只传一两次数据,但你要实时在线。对用户来讲,连接非常广泛,但传的流量非常少,所以要求付钱也非常少。但运营商应对这样的案例,建设网络的复杂程度、经济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运营商如何建造成一个我们建的起,同时用户又用的起的网络,这是以后非常重要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当然还有智能。
包括引入IPv6,为物联网提供海量的IP地址,其实不仅仅是逻辑意义上的IP地址,包括我们做的监控,在管理层面的物联网的标识非常重要,比如英国对摄象头的管理是国家的标识,还不仅仅是涉及到IP地址的逻辑层面,这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如果不做管理,你都不知道这个摄象头在哪个地方的,因为这个网会越来越大,从物联网的管理标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也参加了很多标准化的组织,但只是通信意义上制定的,这还是不够的。比如管理上的标识就很重要。
在应用层,也有六个字,集中、协同、智能,时间关系不详细讲。在应用层,未来发展角度讲,尤其是潜在的和趋势的需求来讲,智能技术非常重要,比如原来的摄象头只能看图象有没有,这远不够,对公安系统要追查通缉犯,要进行识别,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前瞻储备和研究,同时有一些应用也已经用了,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监控这些,以后的方向都是跟随智能技术,发展方向也是要进行智能监控地。包括云计算,我们有一些观点,目前来讲,一定跟市场需求有关系,目前对云计算的要求还是不多的,因为云计算要求存在感知层面要智能起来,因为智能起来对数据传送,一个是海量的,一个是多维度的要求,这可能对中心处理提出了大量的云计算的要求。但目前来讲,仅仅是数据采集,只是海量数据处理。目前看到我们接触大多数案例跟云计算直接提出需求的还不多,但未来满足它的趋势性的需求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并且智能控制之后,对通信协议也提出了挑战。原来通信网传很多东西我们不解析的,但物联网很多智能控制,有些应用必须触及,包括互联网当中的路由器只是做路由,从来不碰流量包的,但物联网如果是智能控制之后,流量包涉及到一些控制的数据和传送的数据,现在案例当中一定要涉及,这就跟通讯网和数据处理跟原来非常不一样,跟简单的封装的要求非常不一样。当然还有3G移动互联网业拓展了物联网的应用。
第二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推动物联网发展为已任,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全球最大的固网,中国唯一拥有卫星通讯能力的运营商,2.1亿固话用户。我们对行业客户有深刻的了解,信息覆盖银行、保险20多个行业领域。全国一站式服务体系,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涉及到对行业解决方案来讲一体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商业模式是不是腾规模复制推广。包括巧实力,我们跟价值链广泛的合作。
我们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包括符合政策导向,选择成熟行业。这里主要是几个例子,我们规模推出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全国开通30万个监控点,提供基于有线宽带、无线3G等多种接入手段的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送、监控、分析、管理等应该。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中国上海,合法摄像机,一个人如果早晨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回来,按正常轨迹出没,你会被合法摄像监控到6次。我们前年和去年给新疆,一个边远的县开发了一套公安的监控,县里公安局长因为这样的成功应用抓住了11个全国通缉犯,迅速得到了提拔。像上海世博会,摄象帮助非常大,而且也可以进行分析、判断,看到这个视频监控的对象,会把行动的图象组合起来,基本摄象头可以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当然我们规模推出了RFID的应用,我们跟校园一卡通做的非常成功,我们做了上千所学校,跟考勤、学校的信息化紧密的捆绑起来,学校也非常受欢迎,包括手机支付。这些案例我不详细讲了,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最后谈谈我们在物联网产业的战略布局,我们中国电信毕竟是运营商,作为运营商在感知中国服务社会当中扮演五个角色,一个是技术通讯层网络的运营商,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集成者,标准攻坚的重要参与者,物联网管理整合的运营者。同时我们非常重要的是形成了M2M系列基础技术规范,一些企业的标准已经发布,有些逐渐上升到国家的标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并且我们在业界第一个推动M2M标准默默产业化、规模化,这很重要,从运营商来讲,通讯模块以前不是标准化的,导致成本很高,难以量产,所以这方面很重要,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规范。同时也成立了物联网专业机构,叫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与标准化工作,包括一些国际化的组织。我们觉得物联网标准化跟任何技术的标准化来的不一样,因为它之所以叫泛在网,接触的用户需求、商业模式极其广泛的,标准化是详细归置的过程,我们有一个想法,在有些领域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发展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标准的方法,可能初级阶段有一些跟应用模式不是很确定的时候,这个标准要放宽一点,逐渐有一些应用模式出来再收敛。当然有的已经成熟的,规模推广的,要有强约束,强和弱这是一个矛盾,但根据不同领域、发展阶段要区别对待,否则按其他的技术特征对待的话,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感觉到,不仅仅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阻碍的作用。所以强和弱的关系的平衡非常重要。
时间关系就讲这些,不成熟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