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社会进入物联网时代 物体借助芯片智能化
你想和物体“传情达意”?记者无锡探访“物联网”摇篮
10年后 人人都是“哈利波特”
钥匙“闻”到主人一身酒气,会通知汽车不要发动;衣服可以“告诉”洗衣机放多少水和洗衣粉最经济;书包会“检查”孩子忘带了什么课本;食品、奶粉的标签会向顾客的手机介绍“自己”是否真正“绿色安全”……这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这将是我们的生活。植入一个“能说会道”的高科技感应器,没有生命的物体也能互相“传情达意”,构成一个比互联网更加智能的“物联网”,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眼下,这种被誉为全球一个经济增长点、将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技术正在江苏孕育。日前,记者在无锡微纳感应技术研发中心,感受到了这种技术的神奇。
一个小芯片,能让物体“有感觉有思想”
电脑和电脑连接成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交流。而所谓“物联网”,又叫传感网,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而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能是汽车、楼房,总之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聪明”、“善解人意”。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酒后驾车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现象,如果在汽车和汽车点火钥匙上都植入微型感应器,这种现象就可能被杜绝。当喝了酒的司机掏出汽车钥匙时,钥匙能通过气味感应器察觉到一股酒气,就通过无线信号立即通知汽车“不要发动”,汽车会意地自动罢工,并“命令”司机的手机给其亲友发短信,通知他们司机所在的位置,请亲友们来处理。汽车、钥匙、手机互相联络,就构成了物联网,保证了司机和路上行人的安全。
“物联网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黄澄清秘书长展望:如果物联网与手机3G网络结合,将很快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之更加便捷安全。比如商场超市里销售的禽肉蛋奶,在包装上嵌入了微型感应器,顾客用手机扫描就能了解食品的产地和转运、加工的时间地点等每个环节,甚至还能显示加工环境的照片,是否绿色安全,一目了然;家中老人们戴上嵌入智能传感器的手表,在外地的子女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父母的血压、心跳是否稳定;智能化的住宅在主人上班时,传感器自动关闭水电气和门窗,定时向主人的手机发送消息,汇报安全情况。上周记者在采访互联网创始人温顿瑟夫博士时,他就介绍了自己如何用手机监控万里之外的美国家中红酒储藏室温度。
重庆的电梯已可自动提醒维修人员如何排障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他们刚刚向上海世博园和浦东机场销售了一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主任助理赵勇华介绍,现在一些单位的围墙上安装了红外报警设备,哪怕是只野猫上墙也会触发警报,让人虚惊一场。而他们研发的这套安全防范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如果发现有人靠近则先播放警告录音,如果嫌疑人不听劝告,进一步靠近围墙,传感器将通知保安人员,调动摄像机取证。“保安可以通过电脑画面查询入侵者的位置和入侵方式。”
据说目前重庆有1200多台电梯的自动感应器在电梯故障时可以自动通知相关维修人员,携带什么工具修理什么故障。而目前所有的高速公路收费口的IC卡自动收费系统其实也是一种基础性的物联网。
物体和物体“沟通”,也需要一个标准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高新民在电话中向记者反复强调。高新民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他非常自信地预言:“未来10年内,顶多十几年的时间,物联网一定会像现在互联网一样高度普及。”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中国相关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中科院很早就组织了数百人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高新民介绍,物联网现在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标准。标准就好比一种交流规则如同说话的通用语言,如果标准不一样,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何谈组成物联网呢。所以欧美等国家都想尽早推出自己的标准。谁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可以向全世界推销符合标准的技术设备,高新民说这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在这场科技竞争中,美国IBM提出了“智慧星球”计划,要让物联网让全球都变得智能化。而我们现在提出的“感知中国”其实也是为了把感知网(也就是物联网)尽早在中国普及开来。高新民分析:“感知中国”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肯定会有更多突破。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给市场带来的商机“大得难以估量”。
探访“物联网”摇篮
中国人的魔法梦将在江苏实现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传感网”、“物联网”一夜之间成为热词,而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8月26日,记者专程前往该研究中心探访。
高科技园区很低调
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远离市区,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园区还在逐步建设中,略显荒凉,然而进入已落成的一期中心园区,却好似置身于一片高科技的绿洲:中央的人工湖微波荡漾,倒映着周围错落有致的高科技办公大楼,成片的绿地、柳树、散布园中的亭台水榭,让参观者心旷神怡。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位于人工湖前的一栋写字楼的第四层。与其他入驻园区的高科技企业相比,该中心异常低调,没有在楼内外悬挂明显的名称标牌。大楼的保安说,以前他和同事们都不知道这家研究机构是做什么项目的。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科技园,首先参观了这家“默默无闻”的研发中心,停留了40多分钟,大家都很惊讶,好奇地相互打听:“这家研发中心到底在研究什么了不起的高科技?”
专家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泰安籍的钱小姐,今年年初应聘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担任前台接待员时,压根没想到能在这里亲眼见到温总理。她告诉记者,温家宝总理在研发中心参观了传感网展示区和实验室,然后手持麦克风对全体工作人员发表了讲话。钱小姐在前台没能听到总理的讲话,但后来从同事们激动的笑脸上明显能感觉到大家精神振奋,科研的劲头更足了。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海涛博士最近更忙了。据说,这位41岁的科技带头人,从2002年起就组织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两三百位青年科技骨干研发物联网。为了在全球范围的技术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他常常恨不得“把一天当作48小时来用”,潜心攻关。
前来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
现在,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成科技园的骄傲,变得炙手可热。从中央到地方,来此参观考察的访客们络绎不绝。前两天欢迎科技部领导的大红条幅还没来及摘掉,工作人员又忙着接待了好几拨客人。研究中心主任秘书崔小姐说,就在记者到访的当天,就有三个考察团来此参观。
从太湖科技园的规划上可以看到,未来这里还将建起一个创新园区,引进的微电子企业可以与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作,研发配套设备,加速推动传感网络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一些在此参观了传感网技术的访客,由衷地赞叹这种技术的神奇。有人临上车前,意犹未尽地回望太湖科技园,感慨地说:“要不了多久,这里孕育的技术或许就要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