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成本几何?
作者:通信世界周刊 舒文琼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09-01 09:40:25
摘要:在业务推广初期,微薄的收入难以弥补巨大的投资,如何控制和回收移动支付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近日,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家庭客户部主任张明杰在一次会议上抛出了这么一番话,给移动支付泼了一盆冷水。
这样的评述并不为过,据了解,目前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基本处于小范围的试点阶段。例如,中国移动在湖南、重庆、广东、浙江等省进行了试点;中国联通总部建立了相关平台,进行了试运行,某些省分公司则自行开展了试点;中国电信也在南方10多个省进行了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运营商遭遇到了成本过高、盈利模式不清晰、缺乏安全标准等问题,其中,成本与收入不成比例影响到了进展速度。
人员需求量大
和运营商开展的其它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不同,移动支付只借助了手机载体和通信平台,本质上仍属于流通领域,涉及到金融、安全等问题,这就对运营商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和建设并不难,难的是接下来的运营问题。”中国联通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运营商打算建立自己的商城,那就需要新招聘很多人员,从事采购、客服等工作。要支撑一个全国性质的商城,相关人员的规模会非常庞大,以淘宝为例来说明,淘宝现在的客服人员有几百人,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要建立面向全国的移动商城,那么客服人员差不多也在好几百号。商城建立起来后,商户发展、沟通和管理也需要大量人手,这部分工作也需要招募新人。
而无论是否建立移动商城,运营商开展移动支付都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据了解,现在运营商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账户资金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独立于话费账户之外的一个新账户,由用户往该账户充值;另一种方式是与银行卡账号挂钩,每次消费从银行卡扣除。无论何种方式,移动支付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管理,与商户以及银行的清算和结算也会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而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专业财务人员方能胜任。
此外,跨入金融领域后,运营商难免要和金融领域的政府机关和企业打交道,这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同时,商品交易还会涉及到法律问题,需要一定量的法律专家。
总之,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要建立一套新的业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人员。
终端成本高昂
除了人员成本外,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还会发生大量的终端成本。这体现在POS机、终端以及SIM卡上。
中国移动采取的2.4GHz全卡标准就遭遇到了更换POS机的问题。据了解,中国移动没有遵循人民银行制定的PBUC规范(一种通信协议),而是完全自建了一套传输协议。自建协议的结果是,现在银联部署在卖场、影院等地方的POS机,中国移动都无法使用。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业务拓展到哪里,POS机就要首先部署到哪里。据了解,一台POS机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部署POS机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开支。
前述中国联通人士表示,如果遵循PBUC规范,运营商只需在现有的POS机上增加一个读卡器即可,这样成本会相对低很多。不过,它也存在一个问题,既然采用了银联部署的POS机,那么运营商必定会和银联进行分成,交纳一定的POS机使用费。
就SIM卡来看,移动支付的近场方案一般都需要更换SIM卡,有的甚至要更换手机,无论是用户埋单还是运营商埋单,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支出。就远场方案来看,现在中国联通有意采取支持JAVA的SIM卡,让用户把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中使用,而现在我国的手机卡基本不支持JAVA。据了解,中国联通计划在JAVA卡的基础上,未来更进一步结合具有近场射频模块的手机,使得手机既可以近场支付,也可以远场支付,这就涉及到了更换手机的问题。
盈利模式难以支撑
对于运营商而言,移动支付是一个全新领域,运营商除了能利用原有的通信网络外,其它的很多配套设施和人员都需要重新配置,面临着巨大的启动资金压力。
如果这样的巨大投入能见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运营商也会信心十足地去投资。但是,移动支付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目前,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利润来源都是从用户交易额中提取的1%的手续费,而争食这1%的包括运营商、平台商、方案提供商、金融机构等。
在业务推广初期,微薄的收入难以弥补巨大的投资,如何控制和回收移动支付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样的评述并不为过,据了解,目前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基本处于小范围的试点阶段。例如,中国移动在湖南、重庆、广东、浙江等省进行了试点;中国联通总部建立了相关平台,进行了试运行,某些省分公司则自行开展了试点;中国电信也在南方10多个省进行了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运营商遭遇到了成本过高、盈利模式不清晰、缺乏安全标准等问题,其中,成本与收入不成比例影响到了进展速度。
人员需求量大
和运营商开展的其它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不同,移动支付只借助了手机载体和通信平台,本质上仍属于流通领域,涉及到金融、安全等问题,这就对运营商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和建设并不难,难的是接下来的运营问题。”中国联通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运营商打算建立自己的商城,那就需要新招聘很多人员,从事采购、客服等工作。要支撑一个全国性质的商城,相关人员的规模会非常庞大,以淘宝为例来说明,淘宝现在的客服人员有几百人,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要建立面向全国的移动商城,那么客服人员差不多也在好几百号。商城建立起来后,商户发展、沟通和管理也需要大量人手,这部分工作也需要招募新人。
而无论是否建立移动商城,运营商开展移动支付都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据了解,现在运营商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账户资金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独立于话费账户之外的一个新账户,由用户往该账户充值;另一种方式是与银行卡账号挂钩,每次消费从银行卡扣除。无论何种方式,移动支付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管理,与商户以及银行的清算和结算也会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而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专业财务人员方能胜任。
此外,跨入金融领域后,运营商难免要和金融领域的政府机关和企业打交道,这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同时,商品交易还会涉及到法律问题,需要一定量的法律专家。
总之,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要建立一套新的业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人员。
终端成本高昂
除了人员成本外,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还会发生大量的终端成本。这体现在POS机、终端以及SIM卡上。
中国移动采取的2.4GHz全卡标准就遭遇到了更换POS机的问题。据了解,中国移动没有遵循人民银行制定的PBUC规范(一种通信协议),而是完全自建了一套传输协议。自建协议的结果是,现在银联部署在卖场、影院等地方的POS机,中国移动都无法使用。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业务拓展到哪里,POS机就要首先部署到哪里。据了解,一台POS机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部署POS机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开支。
前述中国联通人士表示,如果遵循PBUC规范,运营商只需在现有的POS机上增加一个读卡器即可,这样成本会相对低很多。不过,它也存在一个问题,既然采用了银联部署的POS机,那么运营商必定会和银联进行分成,交纳一定的POS机使用费。
就SIM卡来看,移动支付的近场方案一般都需要更换SIM卡,有的甚至要更换手机,无论是用户埋单还是运营商埋单,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支出。就远场方案来看,现在中国联通有意采取支持JAVA的SIM卡,让用户把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中使用,而现在我国的手机卡基本不支持JAVA。据了解,中国联通计划在JAVA卡的基础上,未来更进一步结合具有近场射频模块的手机,使得手机既可以近场支付,也可以远场支付,这就涉及到了更换手机的问题。
盈利模式难以支撑
对于运营商而言,移动支付是一个全新领域,运营商除了能利用原有的通信网络外,其它的很多配套设施和人员都需要重新配置,面临着巨大的启动资金压力。
如果这样的巨大投入能见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运营商也会信心十足地去投资。但是,移动支付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目前,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利润来源都是从用户交易额中提取的1%的手续费,而争食这1%的包括运营商、平台商、方案提供商、金融机构等。
在业务推广初期,微薄的收入难以弥补巨大的投资,如何控制和回收移动支付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