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互联网将引发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者:杨海峰
来源:通信世界网
日期:2009-07-17 09:17:17
摘要:很难想像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和这样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在的网络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变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逃避或者改变这一趋势,惟一能做的就是让整个社会积极努力地去构造一个可以让移动互联网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此让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据Juniper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的数量增长到17亿,将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也许这一数字还略显保守,因为我们看到全球3G以及其它高带宽的移动接入技术以及更高性能的终端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另据GSM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球可联网的设备数量将超过60亿。 

  很难想像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和这样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在的网络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变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逃避或者改变这一趋势,惟一能做的就是让整个社会积极努力地去构造一个可以让移动互联网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此让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也不是某项具体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将促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该如何去建立这种保障机制? 

  就具体措施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包容性和产业的协调性这两个环节。因此,对于ICT基础设施搭建者而言,就必须和移动互联网一样走向融合,而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融合,从芯片、终端、网络、业务和应用的全方位融合。 

  对于电信运营商和网络设备提供商而言,为了应对这种新的社会生活模式,就必须构建多层次、高密度、多方式的网络基础设施。比如就当前移动及无线通信而言,在未来几年中将是2G\3G\4G并存发展、多种同代技术并存发展的时期。加之其它各种有针对性的无线技术如Wi-Fi、蓝牙及RFID等,它们所要实现的就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环境,给用户真正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多种选择性的接入手段。 

  对底层芯片厂商和终端制造商而言,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需求也将是多样性的,从嵌入式终端、普通手机、智能手机、MID、上网本及其衍生品、轻薄笔记本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企业以及行业应用的各个领域,而且这种芯片必须支持计算和通信融合的基本需求,并根据终端的用途而增加各种特性。 

  与此同时,对于网络和终端的连接方面,软件的协同性也异常重要。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芯片厂商与终端厂商必须密切协同,以便其网络和终端除了满足个人需求之外,可以将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企业、行业应用,使公共服务全部整合连接在一起。 

  iPhone、RIM和Pre等终端就具备超强的业务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把Youtube、Facebook以及GMail、MSN等个人业务整合到终端上;用户也可以随时通过iPhone的MicrosoftExchange服务器客户端同步软件,实现Pushmail、无线同步联系人、日程表、思科IPsecVPN支持、WPA2/802.1x Wi-Fi安全支持、远程控制等企业用户的常用功能。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标准不统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业界最大程度地协同发展,尤其是在标准统一和平台开放性方面,需要业界进一步达成共识。 

  今天,移动互联网这一崭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悄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但仍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于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抵触心理,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整个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去适应和面对这种挑战,而挑战背后则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