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手机支付 离“井喷”有多远?

作者:中国信息产业网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04-20 15:57:08
摘要:4月8日,湖南移动透露,湖南移动建设和运营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5月份将上线。手机支付的春天正款款而来,那么手机支付市场应用前景到底如何?手机支付离“井喷”式的规模应用还有多远?
     4月初,中国移动与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达成合作,进一步推进实施3G时代的手机支付战略。4月8日,湖南移动透露,湖南移动建设和运营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5月份将上线。手机支付的春天正款款而来,那么手机支付市场应用前景到底如何?手机支付离“井喷”式的规模应用还有多远?

    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0.40%,用户规模2009年将达到8250万人。
    手机支付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个人移动金融业务,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免去了排队等候的痛苦,使得持卡人可以“随时、随地、随身”享受到安全、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它将用户的手机号与银行卡账号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把手机“变”成了一个随身携带的POS机。开通此项业务的用户只需发送手机短信指令就可以完成话费充值、水电煤气缴费、信用卡还款、机票预订、保险缴费等诸多消费支付项目。在湖南等地,移动手机用户还可以直接将手机作为公交卡来刷。随着运营企业市场拓展的深入,不久的将来,用户还可以实现手机买彩票、手机买电影票、手机购书、手机购车票等应用。 

    手机支付业务推出以来,广受民众认可。随着市场需求和用户数量的迅速上升,其市场空间逐步增大。中国银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新增495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全年交易额超过108亿元。尽管这样的交易量与网上支付比起来差距依然甚远,但其增长势头非常强劲。据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称,未来几年,全世界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方式进行支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手机支付的各种条件正逐渐成熟。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了6.59亿,假如渗透率达到10%,就将有6000多万手机支付用户。易观国际更是乐观地预测,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年到 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70.40%。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2009年也将达到8250万人。

    无论是运营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对这一庞大的市场跃跃欲试。重庆、湖南已经在手机支付领域树立了自己的独有优势。2002年,国内第一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话费和积分支付)和国内第一套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系统在重庆正式运营;2007年6月,国内第一个非接触式手机钱包业务——“长江掌中行”在重庆正式商用,揭开了手机支付的新篇章。目前,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又将上线,未来将聚集上千亿的资金流,手机支付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

    运营商主导产业链,规模发展后将产生庞大的短期沉淀资金,触及国家金融监管政策;银行主导产业链,各银行之间不能互通,小额支付难以引起银行很大兴趣。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是不是最佳选择?

    手机支付尽管展现出在支付上的种种优势,但当前还面临着手机支付产业链协调等问题,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帮助,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手机支付产业价值链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商家和用户构成。在当前移动支付业务运作中,主要有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而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3种模式。

    中国手机用户数突破6.5亿,这个巨大的用户群是银行卡、信用卡等支付手段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如果将银行卡和手机支付很好地结合,必将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融合问题阻碍了手机支付的发展。

    目前,欧美日韩手机电子商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中国却受到政策的限制。在中国各部门之间存在壁垒,移动运营商与银行是两个系统。如果让移动运营商来主导,一旦大规模发展,运营企业将会拥有非常庞大的短期沉淀资金,这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抵触;如果让银行来主导,那么银行就需要租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然而对于得不到多大利益的小额支付,银行不是十分感兴趣。并且各个银行只可以为本行的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不同银行之间不能互通,所以银行也不可能单独主导。大量专家认为,以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模式是最佳选择。手机支付服务提供商可以是银联或者受监管的独立运营公司,他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支付平台,使其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这样就可以使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运营商之间分工明确。除此之外,还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

    我国信用制度严重缺失,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安全风险很大,短期内用户习惯无法转变,严重阻碍了手机支付的发展。这不仅需要银行分担用户风险来激发用户的积极性,也需要运营企业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

    手机支付的安全、保密和快捷顺畅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信用制度的落后成为阻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中,国内40%的消费者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机用户完全信任手机支付,而65%的手机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信用卡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收到过诈骗短信,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用户对手机支付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中国的所有银行规定,持卡者不仅要承担挂失之前的损失,而且还要承担挂失后24小时之内被盗用的损失。这就意味着,信用卡用户即便及时挂失其丢失的信用卡,银行也不能保证在24小时之内注销来防范信用卡被盗用的风险。然而手机支付就是将手机变成了“手机卡+信用卡”,由于使用环境的多变和使用频繁,丢失、泄密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手机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银行将所有风险转嫁给移动支付用户的做法,使得移动支付只能应用于小额支付范围,严重制约了手机支付的发展。

    要普及手机支付,不仅需要银行分担用户风险来激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也需要运营企业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

    只要手机支付在产业链协调、信用制度、相关配套法规等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时使用移动支付这一新型方式的可能性才会获得提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部门之间不断磨合与调节,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在一些电信运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迈出了步子,开始了令人欣喜的探索和实践,相信手机支付距离“井喷”的日子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