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危机中凝聚世界的信心

作者:吴宇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02-03 10:22:36
摘要:与厚重的钢材相比,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上海世博会的“大门钥匙”――门票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售检票机具的供应和相关软件研发。最新研发成功的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世博会门票,不仅防伪安全性好,检验效率高,还可加载游览引导、场馆预约、储值、统计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华
  寒冬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春节期间,放眼黄浦江两岸,上海世博会园区依然一派热火朝天。难以想像,这片矗立起一座座超大规模现代化建筑的土地,过去曾“拥挤”着多达1.8万多户危棚简屋和270多家企事业单位。更令人感慨的是,这片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竟要在汇集全世界文明成果的盛会中“浴火重生”。 

  15个月后,这届由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诞生的一切梦想和惊喜,正在眼下千千万万海内外“世博人”的辛勤双手中孕育、成长。 

  参与上海世博会就是看好中国 

  为全力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德国不来梅市近日专门在上海成立了政府联络处。不来梅经济和港口部副部长海纳·海瑟勒博士说:“我们不可能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让我们更重视参展上海世博会。因为这届世博会是一届探讨城市未来出路的盛会。在这个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面前,不来梅不仅可以展示自己,也可以学习他人,寻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作为参展一分子,不来梅代表了全球各方对上海世博会的期盼。迄今为止,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2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尚无一个因金融危机宣布退出,数十个城市和企业的参展事务也在正常开展。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说:“就像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一样,上海世博会正在危机中凝聚信心。各方齐心协力办好上海世博会,无疑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重振。” 

  伊雷妮·罗森菲尔德是世界第二大食品饮料企业――美国卡夫食品公司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元旦刚过,她第一次访问上海,就作出了增加投资,借上海世博会平台开拓中国市场的决定。她肯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上海世博会的现场参观者将达到7000万人次,如此巨大的活动只有中国才有。” 

  无独有偶。泰国最大企业之一的中央集团日前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并决定以每年3-5家的速度在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开设大型百货商场。集团董事长郑有英说:“即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仍然是良好的投资选择。这不仅因为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还因为2010年要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相信届时世界经济能走出低谷。” 

  记者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了解到,40多个国家决定以自建馆方式参展上海世博会,占185个确认参展国家总数的近四分之一。目前,法国、德国的国家馆已开工建设,西班牙、澳大利亚国家馆进入开工准备,预计2009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将兴起一个外国自建馆建设的高潮。 

  为方便各类官方参展者,中国政府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条例,赋予了世博会参展者主体登记权利及相关税收优惠。例如,对参展者在世博会园区内为建馆和开展展览活动所耗用的并且在中国境内购买的建筑材料、设备和办公用品,按法定征税率给予增值税退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给予中国境内采购货物退还增值税,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海外参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办好上海世博会的坚定信心。 

  “世博机遇”孕育“世博周期” 

  2008年年底,上海世博会五大新建永久性场馆中的主题馆和中国馆刚刚结构封顶,有关这两个项目的六七项后续工程标书就向社会发布,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投标。记者翻阅上海世博局近两个月发布的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以及相关材料和服务供应招标信息,多达40余条。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说:“目前仅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就忙碌着3万名建设大军。这说明世博会园区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集中连片工地,在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给广大企业及其员工带来了收获。” 

  据宝钢集团介绍,2008年,宝钢累计向上海世博会建设项目提供各类钢材约10万吨,其间不仅推动了宝钢“钢材供应、钢结构加工”产业链的形成,也促进了相关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以低屈服强度钢及其支撑结构为例,过去一直依赖进口,上海世博会工程的大量需求,催促宝钢和相关高校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带来了显著成效。 

  与厚重的钢材相比,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上海世博会的“大门钥匙”――门票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售检票机具的供应和相关软件研发。最新研发成功的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世博会门票,不仅防伪安全性好,检验效率高,还可加载游览引导、场馆预约、储值、统计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华虹公司副总裁陈剑波说,超过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加上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这是华虹展示、深化以高科技服务城市生活能力的最佳平台。 

  在经济不振的年代,盛会因凝聚人气、汇聚资源、孕育机遇,往往被寄予特别期望,其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在无形中被放大。 

  世博会:思索“转危为机”的长远之策 

  当前,美国汽车行业已沦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但通用汽车与中国伙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合作建设的上海世博会“上汽-通用企业馆”项目,一直没有放松筹备。馆长金麒说:“这是凝聚着我们面向未来的思考,也就是为汽车行业寻找转危为机的长远之策。可以说,汽车行业形势越严峻,上海世博会的汽车馆就越值得期待。” 

  据介绍,“上汽-通用企业馆”将展示对象定位在2030年的个性交通工具,这种似乎还很遥远的汽车不仅以清洁能源摆脱了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可自动驾驶,实现了低噪音和高安全的融合,而且更加注重与道路系统的沟通,避免拥堵。通过虚拟体验和互动体验,参观者将与展示方共同思索“地球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移动系统应该是什么?”“汽车行业如何走出‘死胡同’”等问题。 

  同样面对交通、能源和环境难题,身处欧洲汽车制造与使用“漩涡中心”的不来梅,则准备拿出一项名为“私车拼车变‘公车’”的城市管理案例参展上海世博会。这一已成功开展了10年的城市实践,仅仅是在城市居民的手机芯片内预设密码,通过简单呼叫,就可让“私车志愿者”驾车到就近的上车站点等候其他市民“拼车”,以此大幅增加社会车辆的载客效率。如果将这一实践运用于上海,估计每天可减少75万辆私车出行。 

  海纳·海瑟勒博士认为,世博会不仅是展示成就的舞台,更是汇聚聪明才智和最新科技成果、交流探讨人类共性问题的“大教室”。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其前瞻意义和包含的林林总总的难题已超越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相关城市、企业就此汇聚、研讨并展开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2010年世博会,这个展示文明创造的竞技场,因为在中国上海举办而令人神往,令人寄予更多的期望。上海世博会正在危机中凝聚世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