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发展需解决7个难题

作者:诺达咨询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01-06 09:31:09
摘要:虽然以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距离无线通信)或DISIM(Double Interface SIM 双面SIM卡)方式实现的移动支付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解决7个问题方能保证市场发展的顺畅实现。
    著名市场研究机构诺达咨询《NFC与DISIM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发展研究报告》认为,虽然以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距离无线通信)或DISIM(Double Interface SIM 双面SIM卡)方式实现的移动支付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解决7个问题方能保证市场发展的顺畅实现。

  金融政策管制问题

  我国监管体制明确禁止非银行机构单独在开放支付平台上发行银行卡,如果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卡需要进入开放式领域,必须由银行发卡或与银行联合发卡。此外,《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这一针对非金融机构性质的支付服务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法规,其征求意见稿2005年就以下发,一直牵动着来自电信、金融、互联网等几大领域,由于同时还牵扯到支付清算业务运营牌照的问题,政策多次延迟出台息。预计出台时间将在2009年上半年。

  消费文化的障碍

  中国的文化环境,或者说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对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我国消费者对现金交易有着很强的依赖,这是推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最大障碍。人们对消费方式的固有认识和习惯一开始就给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带来了一种天然局限性。在国内,大部分的交易依然是现金。

  消费者心理安全疑虑

  消费者心理的安全疑虑也将会阻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移动支付用户需向商家提供手机号及个人账户密码,由于账户密码的确认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的,人们普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担忧。另外,现在手机盗抢情况严重,一旦丢失手机,用户担心与手机号码绑定的移行账户会被非法使用,虽然银行一再强调用户丢了手机可以立刻通知银行取消此项业务,捡到手机的人也会因为不知道密码而无法消费,但是用户的担心依然难以解除。

  保护隐私问题不可回避

  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二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保障,但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由于每位消费者购买什么产品或者喜爱什么品牌的产品,都容易被NFC技术的智能卡所记录,这些数据对于厂商来说极具销售价值,所以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也成为NFC在安全机制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基于NFC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普及需耗费巨额资金

  NFC手机支付在每一个环节的普及,都将耗费巨额资金。NFC手机支付技术的更新不仅仅限于客户手机终端,还包括客户进行交易时接触到的收款机、 POS机、自动贩售机等等。在商店设备方面,成本大概在1000美元左右,NFC的商店设备一台至少要降到与红外线设备一样的水品才有普及的动力,即至少是现在的八分之一,约120美元。

  基于NFC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有待完善

  现NFC手机在设计中多将NFC芯片组放在手机后盖上,包括存储芯片。根据Nokia的介绍,在大规模商用时,会将存储芯片整合到手机主板上。但是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后盖,在手机上的固化意味着更换手机时有丢失原卡信息的可能性。

  其次,虽然芯片有有源和无源两种被感知方式,但在推出的NFC手机中,都由手机电池供电,这就意味着在手机没电的情况下,NFC手机支付无法正常运作。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产业链协作困难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发展涉及到电信、金融等多个行业,其产业链包括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商家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合作模式成为移动支付的另一个发展瓶颈。由于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本身就不完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各个合作方之间在利益分配、权利和责任、费用结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的推广。

  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分析,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兴盛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只有各个相关产业环节通力合作,切实提供方便百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性才能真正“落地实现”,进而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