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创新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作者:中国经济网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8-09-24 09:49:35
摘要:张江园区建立了国家RFID(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专注于集成电路与软件高端应用的新组
  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张江园区集聚了1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2家封装测试企业、2家光掩模制造企业和30余家设备配套企业,形成了从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的统计,2007年张江园区内近100家主要集成电路企业主营业务实现销售额229.7亿元,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59%。 

  从点到面的集聚

  2000年,有着资深集成电路专业背景的张汝京在上海浦东张江园区创立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这是张江园区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以晶圆代工起家的中芯国际把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引入张江。2001年9月,中芯国际第一片9英寸0.25微米以下线宽的芯片上线生产,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跃升至新台阶,达到0.25微米以下的国际主流水准。以中芯国际为起点,张江园区抓住全球芯片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契机,开始大力吸引各类集成电路企业落户。 

  张江集团副总经理殷宏告诉记者,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广阔空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额占世界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总额的24%,成为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江的集成电路企业迅速集聚并发展壮大,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张江园区共有集成电路企业150家左右。其中,中芯国际(上海)、宏力半导体和华虹NEC等三家是芯片制造业的主力,已经占据全国50%以上的生产能力。 

  从低到高的跨越 

  在张江园区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集成电路企业,而且吸引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院校进驻张江,分别建立了微电子研究院所或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例如AMD、飞思卡尔、IBM等也纷纷在张江园区设立设计中心、技术中心或者技术开发实训基地。 

  这些进驻张江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并没有各自为战,而是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构成了极为广泛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因此,张江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体现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和设备材料企业之间,而且扩展至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国外技术中心之间国际层面。 

  基于这种横向的集聚,张江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自2005年开始以代工制造为基础,向更为高端的领域拓展。 

  殷宏表示,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今后将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第一是手机电视移动数字电视,这里面融合了无线数字通信和多媒体压缩技术,比如泰景科技,其开发的模拟移动电视接收芯片具有“单芯片、高集成”特点;第二是射频识别技术,张江园区建立了国家RFID(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专注于集成电路与软件高端应用的新组合;第三是光电子,目前,张江园区在外延片和芯片(上游)方面有蓝光科技,在封装和应用(下游)方面有新颖半导体;在面板及模组(中游)方面有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可以说,张江园区为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在更高领域上集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规划,张江园区将形成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配套生产设备的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重点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设计、IP供应等产业链高端企业,通过与园区及周边地带先进集成商在先进技术和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力争在移动通信、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外设、仪表电子、家电和光电子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上达到国际水平,为我国的制造业提供来源和支撑。 

  在发展过程中,张江园区细致高效的服务式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殷宏表示,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除了技术创新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张江园区的一个主要市场主体,要从土地开发营运、创新服务集成、战略投资等方面来推进园区各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张江园区积极推进高科技园区企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为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并划拨了总共不少于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开展高新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为张江园区占领产业链的高端,争创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创造条件。 

  在“十一五”的后两年中,张江园区将以建成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世界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为目标,预计到2010年,张江园区集成电路将实现产值500亿元,继续引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