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
作者:电脑商情在线 刘燕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8-07-25 09:01:31
摘要:电脑商情在线7月24日消息,60年前,RFID首次在美国学者哈利•斯托克曼(Harry Stockman) 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正式出现。60年后,RFID技术在中国政府的主推下,开始陆续覆盖证照防伪、电子支付、出入控制、物品管理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电脑商情在线7月24日消息,60年前,RFID首次在美国学者哈利•斯托克曼(Harry Stockman) 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正式出现。60年后,RFID技术在中国政府的主推下,开始陆续覆盖证照防伪、电子支付、出入控制、物品管理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一如多年前,RFID被全球高科技领域盛赞为最有市场前景、最让人兴奋、最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高科技产业面貌的巨星级技术。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了几乎所有重量级技术公司和寻求前沿技术的行业的倾情投入和关注,这其中,医疗业就首当其冲。
但是,推动世界医疗信息化进步的同时,RFID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初始却遭遇浅滩。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医疗服务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RFID在走进医疗业加速中国医疗实现信息化的坚冰,正得到一股来自国际专业力量的推动而逐渐获得冰融。
中国医疗信息化坚冰之痛
某市一家社区医院把给一位老年心脑疾病患者的药品用在了10岁的感冒患者身上。起因是粗心的护士看错了姓名,而细心的母亲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吊瓶标签上写着“ATP”和麻醉类药物“利多卡因”等输液卡上并未出现的药剂成分。
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人为差错本来可以避免。但是,传统医嘱执行的复杂过程,导致类似的错误在诸多医院频繁上演。通常情况下,医生在工作站开好医嘱,护士确认之后送到药房配药、发药,护士还要抄写或打印医嘱,这时才进行到配药阶段,药品用完之后,还要手工签名。而且在给病人用药时,护士也是手工核对药品是否和病人的名字匹配。人工环节特别多,很难排除人工出错的可能。
除此之外,化验单、B超、CT等报告单,都是通过护工来传递。从报告出来直至送到医生或护士手上,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直接带来了住院周转率的下降和床位资源的浪费。
如何让医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病人情况;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随时让护士和医生就病人情况的沟通也变得顺畅;如何合理加入系统控制环节,减少手工操作,保证医疗过程中,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患者、用正确的剂量、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予以处理,成为中国医疗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一大问题。
温吞的中国医疗信息化
国际医疗信息化的热情燃烧到中国,但并非水涨船就高:美国是已经喷发的火山口,而中国市场却尚只是被期待中的活火山。
在美国不少医院中,病人来看病,只要报出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就可以开始诊疗过程,医生办公桌上的笔、病历纸、化验单等被一台台电脑所取代。甚至,在美国如果一家医院无法提供电子病历,病人就可能拒绝在此就诊。
中国显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应用阶段。根据分析机构的统计结果,目前8%的国内医院处在单机应用阶段,19.4%处在基础网络建设阶段,43.4%处于系统建设阶段,21%处于系统整合阶段,6.5%处于业务整合阶段,1.7%处于成熟阶段。即使与国内金融、电信、电力和石油等其他行业相比,医疗信息化也相对落后。
虽然也有10%-20%的医院在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一些探索,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在进行区域卫生网的积极建设,但即使是上述地区,大多数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也还无法实现,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依然普遍。从目前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看,医疗保险卡所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电子病历的发展变得愈加紧迫,RFID技术无疑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利器。
国际专业力量冰融中国医疗信息化
尽管人们一再唠叨,信息技术革命过时了,但事实是,技术永远没有绝对的落伍,压箱底的技术同样会兜揽出诱人的宝贝。
正因如此,只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数亿人拥有PC时,连接这些电脑所出现的互联网才变得有意义。只有当沃尔玛把RFID从历史的收藏箱里折腾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为生命力如此强大、技术如此超前的产品感到震撼。而今,当以RCG为代表的国际RFID技术企业,开始将基于RFID技术的众多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引入国内时,中国医疗业利用RFID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坚冰开始冰雪消融,在国际医疗服务信息化市场上开始迈出果敢坚定的一步。
以RFID技术与应用研究见长的RCG宏霸数码集团是众多进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国际企业之一,已在国际医疗信息化领域驰骋多年,其在国际医疗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已为众多医疗企业成功导入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RCG在业内创造性的将生物别识技术与RFID技术融合应用于医疗信息化,更是把医疗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向了极致。目前其为国内医疗企业引入的“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患者血样匹配系统”、“临床追踪系统”以及“M2M病人遥距监护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已使RCG当之无愧的成为冰融中国医疗信息化坚冰的主要国际专业力量。
RCG 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有源 RFID 标签技术,能够自动发送数据或位置信息的现代化医疗管理系统,它可以通过快速匹配储存在标签中的ID和用户真实的ID识别患者,自动完成如入院、转科和出院等管理任务。而RCG患者血样匹配系统 (PBSM)可以根据血样验证患者、药物配发以及整个配对过程提供一种精确的方法。该系统通过改进配对过程,极大提高了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对于对类似心脏病这种每天都需要测量其心肺情况的病人的监护,基于先进的M2M技术的RCG病人遥距监护系统表现出来的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功能,能很好的完成对老弱病人及心脏病病人的日常监护。
从患者挂号到就医配药,从患者追踪到住院诊治,国际医疗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开始悄悄消融长年冰冻的中国医疗业,为国内患者带来切肤的生命感悟。
Proxximity公司的创立者Paul Schmidt认为,未来医院的发展将使其日益成为一个综合的电子管理环境,各个部门都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共享信息,在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技术识别,使医生集中更多注意力在病人的护理上,确保正确的测试、治疗和用药。国际医疗信息化的日益进步,已然使基于世界人口大国客观基础上,患者比例基数自然远高于国外的中国医疗企业无法回避。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卫生部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强调:“RFID在卫生医疗系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病人的管理、血液的管理、特种病人的跟踪管理、医疗垃圾的追踪监控等等。把RFID的技术和医疗信息化融入在一起,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目前RCG已为包括杭州绿城医院等国内众多医疗企业在实现患者、医疗资产以及用药临床追踪、患者血样匹配、病人遥距监护等诸多方面成功实施了具备国际品质管理目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纵观国内整体医疗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毫无疑问,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国际先进经验的以RCG为代表的RFID技术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医疗服务步入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国际技术力量。
一如多年前,RFID被全球高科技领域盛赞为最有市场前景、最让人兴奋、最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高科技产业面貌的巨星级技术。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了几乎所有重量级技术公司和寻求前沿技术的行业的倾情投入和关注,这其中,医疗业就首当其冲。
但是,推动世界医疗信息化进步的同时,RFID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初始却遭遇浅滩。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医疗服务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RFID在走进医疗业加速中国医疗实现信息化的坚冰,正得到一股来自国际专业力量的推动而逐渐获得冰融。
中国医疗信息化坚冰之痛
某市一家社区医院把给一位老年心脑疾病患者的药品用在了10岁的感冒患者身上。起因是粗心的护士看错了姓名,而细心的母亲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吊瓶标签上写着“ATP”和麻醉类药物“利多卡因”等输液卡上并未出现的药剂成分。
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人为差错本来可以避免。但是,传统医嘱执行的复杂过程,导致类似的错误在诸多医院频繁上演。通常情况下,医生在工作站开好医嘱,护士确认之后送到药房配药、发药,护士还要抄写或打印医嘱,这时才进行到配药阶段,药品用完之后,还要手工签名。而且在给病人用药时,护士也是手工核对药品是否和病人的名字匹配。人工环节特别多,很难排除人工出错的可能。
除此之外,化验单、B超、CT等报告单,都是通过护工来传递。从报告出来直至送到医生或护士手上,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直接带来了住院周转率的下降和床位资源的浪费。
如何让医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病人情况;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随时让护士和医生就病人情况的沟通也变得顺畅;如何合理加入系统控制环节,减少手工操作,保证医疗过程中,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患者、用正确的剂量、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予以处理,成为中国医疗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一大问题。
温吞的中国医疗信息化
国际医疗信息化的热情燃烧到中国,但并非水涨船就高:美国是已经喷发的火山口,而中国市场却尚只是被期待中的活火山。
在美国不少医院中,病人来看病,只要报出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就可以开始诊疗过程,医生办公桌上的笔、病历纸、化验单等被一台台电脑所取代。甚至,在美国如果一家医院无法提供电子病历,病人就可能拒绝在此就诊。
中国显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应用阶段。根据分析机构的统计结果,目前8%的国内医院处在单机应用阶段,19.4%处在基础网络建设阶段,43.4%处于系统建设阶段,21%处于系统整合阶段,6.5%处于业务整合阶段,1.7%处于成熟阶段。即使与国内金融、电信、电力和石油等其他行业相比,医疗信息化也相对落后。
虽然也有10%-20%的医院在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一些探索,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在进行区域卫生网的积极建设,但即使是上述地区,大多数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也还无法实现,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依然普遍。从目前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看,医疗保险卡所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电子病历的发展变得愈加紧迫,RFID技术无疑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利器。
国际专业力量冰融中国医疗信息化
尽管人们一再唠叨,信息技术革命过时了,但事实是,技术永远没有绝对的落伍,压箱底的技术同样会兜揽出诱人的宝贝。
正因如此,只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数亿人拥有PC时,连接这些电脑所出现的互联网才变得有意义。只有当沃尔玛把RFID从历史的收藏箱里折腾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为生命力如此强大、技术如此超前的产品感到震撼。而今,当以RCG为代表的国际RFID技术企业,开始将基于RFID技术的众多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引入国内时,中国医疗业利用RFID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坚冰开始冰雪消融,在国际医疗服务信息化市场上开始迈出果敢坚定的一步。
以RFID技术与应用研究见长的RCG宏霸数码集团是众多进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国际企业之一,已在国际医疗信息化领域驰骋多年,其在国际医疗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已为众多医疗企业成功导入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RCG在业内创造性的将生物别识技术与RFID技术融合应用于医疗信息化,更是把医疗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向了极致。目前其为国内医疗企业引入的“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患者血样匹配系统”、“临床追踪系统”以及“M2M病人遥距监护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已使RCG当之无愧的成为冰融中国医疗信息化坚冰的主要国际专业力量。
RCG 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有源 RFID 标签技术,能够自动发送数据或位置信息的现代化医疗管理系统,它可以通过快速匹配储存在标签中的ID和用户真实的ID识别患者,自动完成如入院、转科和出院等管理任务。而RCG患者血样匹配系统 (PBSM)可以根据血样验证患者、药物配发以及整个配对过程提供一种精确的方法。该系统通过改进配对过程,极大提高了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对于对类似心脏病这种每天都需要测量其心肺情况的病人的监护,基于先进的M2M技术的RCG病人遥距监护系统表现出来的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功能,能很好的完成对老弱病人及心脏病病人的日常监护。
从患者挂号到就医配药,从患者追踪到住院诊治,国际医疗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开始悄悄消融长年冰冻的中国医疗业,为国内患者带来切肤的生命感悟。
Proxximity公司的创立者Paul Schmidt认为,未来医院的发展将使其日益成为一个综合的电子管理环境,各个部门都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共享信息,在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技术识别,使医生集中更多注意力在病人的护理上,确保正确的测试、治疗和用药。国际医疗信息化的日益进步,已然使基于世界人口大国客观基础上,患者比例基数自然远高于国外的中国医疗企业无法回避。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卫生部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强调:“RFID在卫生医疗系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病人的管理、血液的管理、特种病人的跟踪管理、医疗垃圾的追踪监控等等。把RFID的技术和医疗信息化融入在一起,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目前RCG已为包括杭州绿城医院等国内众多医疗企业在实现患者、医疗资产以及用药临床追踪、患者血样匹配、病人遥距监护等诸多方面成功实施了具备国际品质管理目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纵观国内整体医疗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毫无疑问,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国际先进经验的以RCG为代表的RFID技术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医疗服务步入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国际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