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银行芯片卡发展 推进“多功能卡”应用
一、银行卡工程总体进展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银行业已经开始尝试发行银行卡,在银行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八十年代后期,人民银行确定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工具的基本架构,促进了专业银行发行银行卡,但当时发卡量很小;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93年年底国家“金卡工程”的启动,银行卡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银行卡工作作为“金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和重视,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人民银行按照国家“金卡工程”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按照“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基本目标,组织开展了银行卡业务联合、联网通用的工程实施;2000年以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动银行卡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动作”的原则,在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积极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推进银行卡市场化运作。近期,人民银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研究推进银行卡在服务“三农”和适应财政预算改革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措施,推广银行卡的农民工特色服务和公务卡应用,改善和提升奥运银行卡应用环境。
1993年底,全国银行卡有400万张,交易金额2000亿,特约商户4万家;到了2000年底,全国银行卡有2.8亿张,交易金额4.53万亿,消费金额1058亿,特约商户10万家;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有9.6亿张,交易金额近50万亿,消费金额4900亿,特约商户39万家;2007年第一季度,交易金额已达24万亿,消费金额5219亿,特约商户56万家,全国银行卡总量达到12.2亿张。银行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卡总体上呈现快速、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持卡消费风气初步形成,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持卡消费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这一比例已达30%以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银行卡产品功能从单一的存取款和消费功能逐步拓展到投资、理财服务;交易渠道从POS和ATM等传统渠道进一步扩大到利用网络、手机、掌上电脑、固定电话等新兴支付渠道;应用领域从餐饮、宾馆酒店、零售商业等传统消费领域逐步扩大到医院、学校、公共事业缴费和批发等领域。银行卡产品的不断创新、应用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支付渠道的多元化发展适应了持卡人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大大推动了银行卡的应用。目前,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了。
二、银行IC卡和“多功能卡”的应用推进
积极推进银行IC卡和基于IC卡实现多功能和多应用始终是人民银行推进银行卡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的目标和任务,人民银行为此作了大量努力和工作。从1995年开始,人民银行先后组织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1.0和2.0版本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为后续推进此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PBOC1.0试点情况。我国1995年在海南进行银行IC卡应用试点,全省银行统一应用同一标准的IC卡。此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也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1997年,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以下简称PBOC1.0),为我国金融IC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各行业IC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样板,很好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银行IC卡和其它行业IC卡的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广泛赞誉。1998年,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各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长沙三城市进行了银行IC卡联合试点,制定了统一的技术、业务标准和密钥管理政策,实现了电子钱包应用的跨行跨地区使用。由于当时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银行IC卡受理环境并不普及,以及电子钱包应用的局限性和人们的接受程度的影响,使用率不高。2000年以来,国内不少城市结合当地城市通卡的建设,进行了银行IC卡小额支付应用试点。在对IC卡应用的探索中,各行根据各地各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状况,形成了多种合作发卡模式,多是银行在和其它行业合作过程中发行的一些支持多应用的联名IC卡。
(二)PBOC2.0试点情况。2005年3月,为满足我国银行卡应对国际EMV迁移的迫切需要,提高国内银行卡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促进金融IC卡应用与国际接轨和与相关行业应用的结合,人民银行对PBOC1.0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05年版),并组织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开展小额多应用试点,其中福州采用商业银行独立发卡模式,以电子钱包小额应用为主,目标应用范围是超市、快餐、医疗就诊、公路收费、交通罚款、水、电、燃气等行业,目前已发卡10万张;杭州采用与市民卡公司合作的发卡模式,首批开通了包括医保应用、医院就诊卡应用、劳动就业应用、民政低保优抚应用、个体工商户应用以及公交、出租、水上巴士应用等9项功能,目前已发卡100万张;宁波采用联名卡方式,以银行IC卡为核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整合公交、教育、社保、医疗就诊、数字电视、水、电、燃气等行业应用,实现银行IC卡跨行业联网通用,目前该项目进行建设中,预计年内可完成发卡。
(三)加快制定符合PBOC2.0标准的相关卡片、终端技术检测标准的制定,联合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推进银行卡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目前,中国银联跨行转接系统已完成EMV迁移外卡转接的系统改造,开发符合PB0C2.0标准转接系统,完成了发行PBOC2.0 IC卡所需的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和借贷记业务的对称和非对称密钥管理系统建设。商业银行积极开展EMV迁移试点发卡工作,工行、农行、建行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应对EMV迁移带来的系统改造、发卡受理和风险评估工作。
由于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联网通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受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银行IC卡电子钱包应用还不普及,我国银行卡主要采用磁条卡的形式,真正属于银行发行的IC卡不足1000万张,而且主要是单一功能的电子钱包应用,或者是与其它行业联合发行的一些支持多应用的联名IC卡,使用率不高,发卡数量较少,IC卡工作进展相对缓慢。但银行IC卡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我们探索银行IC卡应用推广模式以及与行业应用的结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银行IC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银行IC卡及“多功能卡”的发展思路
1. 坚持“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原则,应对国际银行卡EMV迁移。
工作重点集中在密切关注EMV在全球的迁移动态,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进展情况,认真分析EMV迁移原因和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分析对比风险转移政策和迁移成本效果关系,研究不同国家迁移的不同方式,提出相应具体措施。近期,我们将要加强外卡受理终端的EMV改造工作,要保证在奥运会之前有相当数量的外卡受理终端能够受理EMV外卡,要保证国内主要的外卡受理银行系统的改造,特别是奥运城市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同时,我们要加强对IC卡技术标准的研究,借鉴参考EMV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IC卡标准,做好相关的发卡准备工作。
2. 推动银行业和国内重要行业的合作。
人民银行高度关注其它行业IC卡的发展,希望在技术标准统一、跨行业联合通用和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在金卡办的组织协调下加强沟通合作,共享经验,研究推出一卡多功能的方案,进一步总结前期试点工作,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合作,避免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规避资金业务风险,促进基于卡支付的健康发展。
3. 重点抓好条件较好的银行和地区的银行IC卡推进工作,加快关键系统的开发和升级改造工作。
通过试点地区和重点银行的示范作用,带动银行整体IC卡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中国银联在银行卡产业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保障银行IC卡联网通用,确保银行IC卡跨行、跨地区的使用。
虽然银行业在IC卡技术应用推广和多功能卡应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银行业务创新多、市场化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协调工作重及银行IC卡对技术要求更高等方面原因,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银行IC卡技术应用推广还任重道远,因此,要加强工作力度,密切与各行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国IC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