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名政协委员两会上书 力救电子标签国标
作者:《IT时代周刊》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26 15:53:05
摘要:2007年3月初,第10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杨匡满委员作为主提案人,联合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第2次向大会郑重递交了《关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立即恢复的再提议案》(
“我国的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产强制性‘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制标准’(NPC)被有关国家机构基于本部门利益而强行封停搁置。所以我们二次提案,就是希望能够阻止这种丑陋行为。”来自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匡满愤怒地在政协提案中陈述自己旧案重提的理由。
2007年3月初,第10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杨匡满委员作为主提案人,联合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第2次向大会郑重递交了《关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立即恢复的再提议案》(下称《再提议案》)。
谁都没有把握这次提案能否引发高层重视,但新增的23名联署委员让大家信心更足了。据《IT时代周刊》了解,在这份被称为“自政协有提案以来联署人名最多提案之一”的提案上,联名的全国政协委员已有72人,去年的数字为49。
“某些部门充当了美方利益的代言人,他们为了力捧美国标准EPC登堂入室,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打压国有标准。有人因保护国标而无辜受处分、免职、提前退休。”联名提案的政协委员指出。而杨匡满还认为,若情势得不到改变,中国的信息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政协委员为中国标准着急
杨匡满从事的职业与电子标签毫不相干,这位文化界委员是在2005年5月初闻前述变故并弄清事实后,决定拔刀相助。他当即联合6名科技界委员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并在去年3月的第9届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案要求恢复执行国标。他说:“大家都觉得毫无疑问地要支持国标,这个问题必须让中央领导知道。”
据他介绍,旧提案在2006年的政协大会后一度短暂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的正面回应,但此后一年未果,NPC前途反倒更加悲观。
目前,中国有NPC(国标编号:GB18937-2003)与EPC两套标准可供选择,且均以RFID为载体,对产品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储存和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企业和产品信息的“物联网”或“商联网”。但前者为我国自主创新、完全拥有知识产权,2003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联合颁布并实施,2005年被宣布取消;后者是美国EPCGlobal公司推出,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为其唯一代理单位。
杨匡满认为,NPC“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应该尽快恢复实施”。他同时指出,擅自叫停国标的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不顾国家利益,只管部门利益,应该承担相关责任。因此,为了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再提议案》将被直接递交给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处理,而去年的送交处理单位是国家质检总局。
《IT时代周刊》独家获得的《再提议案》显示,杨匡满等政协委员去年就曾要求前述的两家国家机关立即恢复NPC的推广应用工作,并重提“应该撤消废止NPC国家标准的‘国标委2005[29]号文’,以及所有限制NPC标准在我国推广实施的文件,尤其要撤消把中国标准交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管理的错误决定”等去年提出的7项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再提议案》还披露细节指出,2006年4月,旧提案转到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国标委一位主任代表质检总局党委和国标委走访了杨匡满等联署委员,征求意见并代表两部门明确表态:NPC的推广应用工作还要搞。然而,后续事态表明,国标委不仅没有按照表态行事,反而在5月推出了修订方案:取消NPC标准的全国性;由国家强制性标准降格为推荐性标准;限制并规定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不得与美国“条码”冲突。
眼看1年就要过去了,NPC的实施推广工作毫无进展,违规违纪充当美国EPC代理的编码中心仍在中国快速推广EPC,霸占和垄断市场。杨匡满等人更是心焦。
“现在看来,所谓NPC和EPC之争,其本质就是中美两国在WTO框架下对中国商品物品信息权的归属之争,是高挂在国家信息主权和控制与反控制层面上的战略竞争……这不单纯是个经济和技术问题,弄不好会危及国家安全。”一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专业人士说。
对于EPC标准,一些政协委员在提案的建议中指出,在国际统一的代码标准形成且我国明确采用该标准之前,应该禁止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及下属机构在我国宣传推广;确有市场需求的非国际标准可由民间机构代理,并按WTO协议享受国民待遇。
饱受争议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据知情人士介绍,已经免职退休的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员李忠海主任,曾在宣布彻底关停NPC的会议上说过“我始终认为NPC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是有市场需求的”这样的话。然而,国家质检总局的个别领导却不止一次要求“NPC要停下来”,甚至“有些话讲得很难听啊”。
国标委对NPC采取的做法让业界人士深感吃惊,在他们看来,EPCGlobalChina在中国已经涉猎和未来可能涉猎的市场,NPC都不准进入。该修改方案立即遭到了信产部、商务部等业内知情单位及专家们的坚决反对。
然而,质检总局的某些人还是一意孤行地叫停了国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人不达目的不罢休?
2003年11月,EPC进入中国,作为质检总局下属机构的编码中心成为其在华唯一代理机构。2004年4月,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成为EPCGlobalChina的CEO。对此,有观点认为EPCGlobalChina与编码中心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张皮”。
“只要让EPC畅通无阻进入中国,编码中心现在推广的条码就可直接过渡应用于EPC。作为EPC的唯一代理机构,编码中心又可坐收多少个亿的利益,各地方质检局又可在其间分得多少利益,这也是质检总局主要领导反复强调‘NPC不能和条码冲突’、‘地方质检局反对推广NPC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说。
更为蹊跷的是,2007年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监察局半年多的调查和局党委研究决定,给国标委和中国标准研究院一系列人员以行政记过和警告处分,理由是他们在NP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论证不够,决策不慎,给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等。至此,加上前年免职的国标委李忠海主任和降职调离的王忠敏副主任,国标委凡与NPC有关的干部,全都受到了各种形式的“处分”和“处理”,而把EPC引进中国的张成海却除外。
“捧国标的人受到了处分,只有引入EPC的张成海安然无恙,这种结果实在引人联想,其倾向太明显了。”一位业界人士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有关机构还向支持NPC的民间法人采取过法律手段。有内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在完全叫停NPC之前,国标委曾以“涉嫌违法、诈骗”的罪名,起诉NPC代理机构法人,从而导致该公司法人被关押38天、候审1年(该案经检察机关认定不构成犯罪,现已结案),致使公司损失数千万元而破产。此后,NPC的股东及代理机构(三家民营企业),就国标委的多项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有关部门多次以国家行政机构名誉等说辞,赴法院干预、要求不予立案。致使该案件从2005年8月至今,无法立案。
因此,《再提议案》还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追查追究有关主管部门为关停NPC标准,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司法等滥权行为的责任。
美国标准在华势头正猛
也就在杨匡满等人为NPC上下奔走呼号之时,EPC仍在中国市场快速有序地推进。
日前,EPCGlobal香港办事处宣布,超高频第二代EPC技术标准已经让RFID门槛大大降低,每个RFID标签的单价已由原来的0.5美元降低到0.08美元,未来一年内还将继续下跌到0.05美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总监林洁贻表示,目前EPCGlobal正在做国际工业标准的认证工作,希望尽快成为国际通用标准,为完全进入中国市场铺平道路。
目前,EPC在中国推广的最大阻力在于信产部还没有批给EPC标准所需要的频段。EPC Global总部和EPC Global中国也正在积极与信产部相关部门沟通,力促中国RFID标准能够基于EPC标准之上来制订。
EPC的举动已经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在2006年8月,信产部在给国务院有关电子标签情况的汇报中指出,EPC在华扩张更深层的战略目的在于它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掌控全世界(包括中国)所有的产品及产品流通信息资源。
“这会全面丧失国家信息安全和在国民经济基础信息领域的主权和主动权,特别是对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以及政府采购;如果我国所有物品均采用EPC,则对我国的安全必然造成重大影响。”杨匡满指出。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成为EPC会员一年至少需要交纳5000元的会员费,如果采用EPC标准,还要额外交纳专利费和电子标签代码使用费。
“这个说法是不负责的,纯属捏造。”EPC中国会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则对此否认,他表示,EPC并没有向中国企业收费,“今年加入EPC的中国企业也暂时不收费,目前编码中心已经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申请国家资助,将企业的费用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对“今后是否会收费”的质疑做出回应。
争抢近60亿美元商机
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及运输等行业。根据沃尔玛的调查数据显示,应用EPC标准追踪货品,货架缺货减少了16%,补充存货比以前高出3倍,并减少人力资源10%左右。
尽管如此,RFID技术却一直未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欠缺一套可供业界共用的标准。不过,中国RFID市场却在迅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05年整个RFID在中国的市场容量为4.7亿元,但到2009年就会膨胀到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大约是65.6%。业界最新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美国的RFID应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此份调查报告由咨询公司IDTechEX提供,数据表明,如果按照RFID产品数量计算,英国在该领域位列世界第二,然而如果从总投资金额考虑,中国则紧随美国之后。据悉,中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花费60亿美元更换新一代身份卡,届时,多达9亿名中国公民将使用电子标签。
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悄然引发了一场RFID标准的市场争夺战。EPC Global、AIM Global和UID等RFID五大标准组织都不约而同将枪口瞄准了中国。其中EPC Global是RFID标准最强大的组织,已经拥有800个企业会员,其中核心成员包括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硅谷思科、欧洲吉列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并在全球35个国家或地区得到应用。
中国RIFD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相关产业整体实力与思科、BEA、IBM等海外巨头相比太过弱小,想成功制订和推出属于自己的国家RFID标准存在难度。
而据RFID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组长李西平介绍,日本就坚决抵制EPC,建立了自己的编码应用标准体系UID;德国、韩国等国家也不盲从EPC,着力开发本国的电子产品编码体系。
李西平描述的这一幕是一再呈递提案的杨匡满等政协委员们最想看到,但最终结局又非他们能够把握得了。
2007年3月初,第10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杨匡满委员作为主提案人,联合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第2次向大会郑重递交了《关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立即恢复的再提议案》(下称《再提议案》)。
谁都没有把握这次提案能否引发高层重视,但新增的23名联署委员让大家信心更足了。据《IT时代周刊》了解,在这份被称为“自政协有提案以来联署人名最多提案之一”的提案上,联名的全国政协委员已有72人,去年的数字为49。
“某些部门充当了美方利益的代言人,他们为了力捧美国标准EPC登堂入室,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打压国有标准。有人因保护国标而无辜受处分、免职、提前退休。”联名提案的政协委员指出。而杨匡满还认为,若情势得不到改变,中国的信息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政协委员为中国标准着急
杨匡满从事的职业与电子标签毫不相干,这位文化界委员是在2005年5月初闻前述变故并弄清事实后,决定拔刀相助。他当即联合6名科技界委员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并在去年3月的第9届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案要求恢复执行国标。他说:“大家都觉得毫无疑问地要支持国标,这个问题必须让中央领导知道。”
据他介绍,旧提案在2006年的政协大会后一度短暂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的正面回应,但此后一年未果,NPC前途反倒更加悲观。
目前,中国有NPC(国标编号:GB18937-2003)与EPC两套标准可供选择,且均以RFID为载体,对产品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储存和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企业和产品信息的“物联网”或“商联网”。但前者为我国自主创新、完全拥有知识产权,2003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联合颁布并实施,2005年被宣布取消;后者是美国EPCGlobal公司推出,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为其唯一代理单位。
杨匡满认为,NPC“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应该尽快恢复实施”。他同时指出,擅自叫停国标的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不顾国家利益,只管部门利益,应该承担相关责任。因此,为了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再提议案》将被直接递交给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处理,而去年的送交处理单位是国家质检总局。
《IT时代周刊》独家获得的《再提议案》显示,杨匡满等政协委员去年就曾要求前述的两家国家机关立即恢复NPC的推广应用工作,并重提“应该撤消废止NPC国家标准的‘国标委2005[29]号文’,以及所有限制NPC标准在我国推广实施的文件,尤其要撤消把中国标准交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管理的错误决定”等去年提出的7项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再提议案》还披露细节指出,2006年4月,旧提案转到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国标委一位主任代表质检总局党委和国标委走访了杨匡满等联署委员,征求意见并代表两部门明确表态:NPC的推广应用工作还要搞。然而,后续事态表明,国标委不仅没有按照表态行事,反而在5月推出了修订方案:取消NPC标准的全国性;由国家强制性标准降格为推荐性标准;限制并规定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不得与美国“条码”冲突。
眼看1年就要过去了,NPC的实施推广工作毫无进展,违规违纪充当美国EPC代理的编码中心仍在中国快速推广EPC,霸占和垄断市场。杨匡满等人更是心焦。
“现在看来,所谓NPC和EPC之争,其本质就是中美两国在WTO框架下对中国商品物品信息权的归属之争,是高挂在国家信息主权和控制与反控制层面上的战略竞争……这不单纯是个经济和技术问题,弄不好会危及国家安全。”一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专业人士说。
对于EPC标准,一些政协委员在提案的建议中指出,在国际统一的代码标准形成且我国明确采用该标准之前,应该禁止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及下属机构在我国宣传推广;确有市场需求的非国际标准可由民间机构代理,并按WTO协议享受国民待遇。
饱受争议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据知情人士介绍,已经免职退休的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员李忠海主任,曾在宣布彻底关停NPC的会议上说过“我始终认为NPC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是有市场需求的”这样的话。然而,国家质检总局的个别领导却不止一次要求“NPC要停下来”,甚至“有些话讲得很难听啊”。
国标委对NPC采取的做法让业界人士深感吃惊,在他们看来,EPCGlobalChina在中国已经涉猎和未来可能涉猎的市场,NPC都不准进入。该修改方案立即遭到了信产部、商务部等业内知情单位及专家们的坚决反对。
然而,质检总局的某些人还是一意孤行地叫停了国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人不达目的不罢休?
2003年11月,EPC进入中国,作为质检总局下属机构的编码中心成为其在华唯一代理机构。2004年4月,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成为EPCGlobalChina的CEO。对此,有观点认为EPCGlobalChina与编码中心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张皮”。
“只要让EPC畅通无阻进入中国,编码中心现在推广的条码就可直接过渡应用于EPC。作为EPC的唯一代理机构,编码中心又可坐收多少个亿的利益,各地方质检局又可在其间分得多少利益,这也是质检总局主要领导反复强调‘NPC不能和条码冲突’、‘地方质检局反对推广NPC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说。
更为蹊跷的是,2007年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监察局半年多的调查和局党委研究决定,给国标委和中国标准研究院一系列人员以行政记过和警告处分,理由是他们在NP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论证不够,决策不慎,给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等。至此,加上前年免职的国标委李忠海主任和降职调离的王忠敏副主任,国标委凡与NPC有关的干部,全都受到了各种形式的“处分”和“处理”,而把EPC引进中国的张成海却除外。
“捧国标的人受到了处分,只有引入EPC的张成海安然无恙,这种结果实在引人联想,其倾向太明显了。”一位业界人士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有关机构还向支持NPC的民间法人采取过法律手段。有内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在完全叫停NPC之前,国标委曾以“涉嫌违法、诈骗”的罪名,起诉NPC代理机构法人,从而导致该公司法人被关押38天、候审1年(该案经检察机关认定不构成犯罪,现已结案),致使公司损失数千万元而破产。此后,NPC的股东及代理机构(三家民营企业),就国标委的多项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有关部门多次以国家行政机构名誉等说辞,赴法院干预、要求不予立案。致使该案件从2005年8月至今,无法立案。
因此,《再提议案》还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追查追究有关主管部门为关停NPC标准,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司法等滥权行为的责任。
美国标准在华势头正猛
也就在杨匡满等人为NPC上下奔走呼号之时,EPC仍在中国市场快速有序地推进。
日前,EPCGlobal香港办事处宣布,超高频第二代EPC技术标准已经让RFID门槛大大降低,每个RFID标签的单价已由原来的0.5美元降低到0.08美元,未来一年内还将继续下跌到0.05美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总监林洁贻表示,目前EPCGlobal正在做国际工业标准的认证工作,希望尽快成为国际通用标准,为完全进入中国市场铺平道路。
目前,EPC在中国推广的最大阻力在于信产部还没有批给EPC标准所需要的频段。EPC Global总部和EPC Global中国也正在积极与信产部相关部门沟通,力促中国RFID标准能够基于EPC标准之上来制订。
EPC的举动已经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在2006年8月,信产部在给国务院有关电子标签情况的汇报中指出,EPC在华扩张更深层的战略目的在于它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掌控全世界(包括中国)所有的产品及产品流通信息资源。
“这会全面丧失国家信息安全和在国民经济基础信息领域的主权和主动权,特别是对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以及政府采购;如果我国所有物品均采用EPC,则对我国的安全必然造成重大影响。”杨匡满指出。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成为EPC会员一年至少需要交纳5000元的会员费,如果采用EPC标准,还要额外交纳专利费和电子标签代码使用费。
“这个说法是不负责的,纯属捏造。”EPC中国会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则对此否认,他表示,EPC并没有向中国企业收费,“今年加入EPC的中国企业也暂时不收费,目前编码中心已经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申请国家资助,将企业的费用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对“今后是否会收费”的质疑做出回应。
争抢近60亿美元商机
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及运输等行业。根据沃尔玛的调查数据显示,应用EPC标准追踪货品,货架缺货减少了16%,补充存货比以前高出3倍,并减少人力资源10%左右。
尽管如此,RFID技术却一直未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欠缺一套可供业界共用的标准。不过,中国RFID市场却在迅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05年整个RFID在中国的市场容量为4.7亿元,但到2009年就会膨胀到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大约是65.6%。业界最新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美国的RFID应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此份调查报告由咨询公司IDTechEX提供,数据表明,如果按照RFID产品数量计算,英国在该领域位列世界第二,然而如果从总投资金额考虑,中国则紧随美国之后。据悉,中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花费60亿美元更换新一代身份卡,届时,多达9亿名中国公民将使用电子标签。
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悄然引发了一场RFID标准的市场争夺战。EPC Global、AIM Global和UID等RFID五大标准组织都不约而同将枪口瞄准了中国。其中EPC Global是RFID标准最强大的组织,已经拥有800个企业会员,其中核心成员包括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硅谷思科、欧洲吉列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并在全球35个国家或地区得到应用。
中国RIFD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相关产业整体实力与思科、BEA、IBM等海外巨头相比太过弱小,想成功制订和推出属于自己的国家RFID标准存在难度。
而据RFID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组长李西平介绍,日本就坚决抵制EPC,建立了自己的编码应用标准体系UID;德国、韩国等国家也不盲从EPC,着力开发本国的电子产品编码体系。
李西平描述的这一幕是一再呈递提案的杨匡满等政协委员们最想看到,但最终结局又非他们能够把握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