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斯——打造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健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作者:农民日报
日期:2007-11-22 09:57:56
摘要:农业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需要,按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建设120万吨粮油加工物流基地,进行粮油加工,粮食加工副产品直接通过传送装置输送到饲料加工环节。
“四大”科技平台托建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肉类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得利斯集团围绕“百城万店、百社万场、百亿企业、百年品牌”的目标,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要求,以农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生物科技四大业务板块为平台,托建集粮油饲料加工、良种猪繁育、饲养育肥、屠宰分割、肉品加工、生物工程于一体的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该体系年产45万吨肉品,20万吨高档肉制品;年可实现社会总产值1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5亿元。目前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需要,按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建设120万吨粮油加工物流基地,进行粮油加工,粮食加工副产品直接通过传送装置输送到饲料加工环节。项目位于得利斯工业园区,年粮油加工规模120万吨,其中年加工小麦20万吨、大豆50万吨、饲料50万吨;年产15万吨优质面粉、9.2万吨豆油;年产40万吨豆粕、5万吨次粉及副产品。所产饲料全部配送到500万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由公司下设的100个生猪合作社配送到每个标准化养猪场。
该项目作为500万头生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上保证肉品质量。2007年底,该项目将竣工投产,成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北方大型粮油加工物流中心,形成以得利斯园区为核心的粮油肉品产业集群,促进得利斯的产业升级;年可实现收入30亿元,利润6000万元;吸收劳动力2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畜牧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繁育、推广与养殖。2002年,公司以中国著名传统优良猪种“莱芜黑”为基础母本,统筹兼顾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运用现代生物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得莱”品种猪,瘦肉率达60%以上,肌内脂肪4%左右。目前已经建成原种猪场1处,存栏“莱芜黑”原种猪200头;1个曾祖代猪场,存栏“欧得莱”曾祖代母猪600头,年繁育祖代母猪3600头;3个祖代猪场,年繁育父母代良种母猪2万头;1处种猪精液中心,年提供优质精液20万头份。
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司+合作社+养猪场”的经营模式,公司在各基地县组建“生猪产销联合社”,各乡镇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各猪场按标准化要求自繁自养、封闭运行,实行“统一供应种猪、统一人工授精、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肥猪”,建立100个生猪产销合作社,100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万个标准化养猪场,形成年出栏商品猪500万头的生产基地。该体系完成后,年投入社会收购值45亿元以上,增加社会效益约9亿元。目前,已建成合作社36处,合同猪场3600余家,年出栏优质育肥猪160余万头。
食品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生猪屠宰、冷却肉、低温肉制品和调理食品加工。1989年,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发了低温肉制品,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先后在山东、北京、西安等省市建立了低温肉制品生产基地。根据国家行业信息发布中心统计,从1996年至2006年,“得利斯低温肉制品”连续11年居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位,200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999年,公司投资2亿元全套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建成了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脉冲三点击晕、卧式真空采血、立式蒸汽烫毛、纵向横向桑拿按摩、气体火焰瞬间二次灭菌、胴体三级检疫、即时冷却降温、24小时以上脱酸成熟等生猪屠宰现代新技术,生产的“风味冷却肉”,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3年,公司引进先进设备研究开发出了“汉堡肉饼产品”,在全封闭环境下,采取“无油煎炸”方式低温加工而成,该产品改变高温油煎油炸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煎炸肉食易产生致癌物质的弊端。
生物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物制品、调味品和保健品加工。1997年公司开发出了纯天然生物保健食品。北极神海狗油,富含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DPA、DHA、EPA,对降低血脂、调节免疫效果显著,通过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22家医院的临床验证;依托生猪原料优势,研发出了清香油、骨素、骨参、天然钙等生物产品。
目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骨血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建立了骨血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平台。建立了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功能性肽-铁”三元一体血液加工技术体系;建立了以骨胶原蛋白、天然羟基磷灰石、骨多糖、硒酸软骨素和“活性速溶全骨素”为主的四元一体骨综合利用加工技术体系。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得利斯与山东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研究课题———“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肉食品追溯中的应用研究”,全程推行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了产地追溯管理、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储运追溯管理、销售市场追溯管理等体系,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了技术保障。
加快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生猪产业化、标准化,建立了曾祖代和祖代猪场,繁育产仔性好、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父母代母猪;采取“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猪场”方式,规模化养殖合同猪;与养殖基地配套,建设了百万吨粮油加工项目,为养殖提供优质安全饲料。
严把原辅材料关,保证投入品质量。对所需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格索取生产许可证、资格认证、产品合格证、产品标识、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择优采购。
健全质量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强了标准计量、品控管理、质量监督三支队伍,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通过了ISO9001、HACCP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推行了“卓越绩效管理”,凡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到达保质期的产品全部召回处理。
加强检验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对原材料、投入品和加工产品,由畜牧、卫生、质检、商检等部门按规定严格检验,出具合格证及检验证明;同时,公司加强了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检测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
完善冷链系统,提高储运质量。建设了万吨冷冻库、千吨恒温库,新增了30部冷藏车,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系统。
在此基础上,与山东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研究课题———“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肉食品追溯中的应用研究”,在猪的繁育、饲养、饲料、防疫及肉制品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全程推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最有效的工具,具有非接触识读、抗恶劣环境及保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应用就是在生猪和猪肉上加贴RFID标签,由“RFID阅读器”读写RFID标签,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以此实现对生猪、猪肉及猪肉制品卫生安全的跟踪追溯。
如今,集团已在各主要养殖场应用了产地追溯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猪饲养场应用了RFID耳标管理种猪;在得利斯肉猪屠宰线、分割线上应用了生产加工追溯系统,结合RFID标签,详细记录工段间的交接;在仓储物流部门应用了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通过应用储运追溯系统和销售市场追溯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追溯条形码”查询产品的详细追溯信息。
得利斯集团建立产地追溯管理、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储运追溯管理、销售市场追溯管理等整套体系,打造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企农互动”助建新农村
得利斯率先实践的“企农互动”模式,就是以企业发展为基础,引导企业与“三农”建立互动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将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生产技术、物质装备等导入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企农融合、以企带农、以农促企,推动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集团董事长郑和平坦言:“实施‘企农互动’,是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和‘三农’双赢的最佳选择,现在‘企农互动’已经成为得利斯的指导思想,正在落实到企业发展和反哺‘三农’的实践中。”
集团以率先实践“企农互动”模式,推动了得利斯村的快速发展,使其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和全国文明村。
首先,推动肉猪品种改良,加速良种繁殖。2001年以来,得利斯投资7000多万元,与莱芜市合作建立了“得利斯(莱芜)繁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得利斯实施“企农互动”的开端。种猪繁育公司以莱芜黑猪为基础母本,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得莱”优质肉猪配套系,2005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饲养表明,一头“欧得莱”母猪,每年可增加收益300元~500元。优良猪种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
其次,企农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培植肉猪加工资源。为了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得利斯按照产业化经营要求,以诸城、莱芜为核心区域,实行统一供种、供料、技术、防疫、收购和猪场标准,发展了36个生猪合作社和3600多个标准化养猪场。在诸城,围绕发展养猪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养猪合作社发展。在莱芜,为了配合得利斯肉猪基地建设,推行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标准养殖户建设,重点抓了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疫病防治四大体系。如今,这些企农互动行为,为发展生猪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显现出了良好效应。2006年,诸城生猪出栏210万头,莱芜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
再次,企业反哺乡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得利斯在打造肉猪加工产业的同时,实施了村级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打破原来以“块块”为特征的村级经济格局,以集团公司为支撑,成立了农业公司,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按产业需求进行人员分工,文化高、素质高、能力高的劳动力进入企业,其他人员从事林牧业生产,目前在企业务工的约占28%,从事林牧业的占26%。
改革村级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打破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策体制,由党委、村委会、公司、村民代表等组成专业小组,研究决策企业和村里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化和专业化管理;实行村内“农转非”,由公司负责粮油供给。
加强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社区环境。如今,全村720余户,99%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欧式风格的二层楼房,每户平均住房260平方米;实现了水、电、气、暖、路、排、电话、电视“八通”;建成了电气化村,80%居民实现“电气炊事”;栽植常绿观赏树和经济树2.1万多棵,建立了拥有人工湖、亭阁、假山、连廊的公园。
健全了社会服务事业。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得利斯职业中专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拥有教职工185人、在校生520人;得利斯门诊部,拥有科室15个,医疗仪器22台套,床位36张;建立了游泳馆、网球场、篮球场、健身中心和图书馆;建立了培训中心,年培训2360人次;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昌城镇通往市区和206国道的柏油路11公里,方便了周围几个村庄的出行。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肉类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得利斯集团围绕“百城万店、百社万场、百亿企业、百年品牌”的目标,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要求,以农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生物科技四大业务板块为平台,托建集粮油饲料加工、良种猪繁育、饲养育肥、屠宰分割、肉品加工、生物工程于一体的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该体系年产45万吨肉品,20万吨高档肉制品;年可实现社会总产值1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5亿元。目前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需要,按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建设120万吨粮油加工物流基地,进行粮油加工,粮食加工副产品直接通过传送装置输送到饲料加工环节。项目位于得利斯工业园区,年粮油加工规模120万吨,其中年加工小麦20万吨、大豆50万吨、饲料50万吨;年产15万吨优质面粉、9.2万吨豆油;年产40万吨豆粕、5万吨次粉及副产品。所产饲料全部配送到500万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由公司下设的100个生猪合作社配送到每个标准化养猪场。
该项目作为500万头生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上保证肉品质量。2007年底,该项目将竣工投产,成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北方大型粮油加工物流中心,形成以得利斯园区为核心的粮油肉品产业集群,促进得利斯的产业升级;年可实现收入30亿元,利润6000万元;吸收劳动力2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畜牧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繁育、推广与养殖。2002年,公司以中国著名传统优良猪种“莱芜黑”为基础母本,统筹兼顾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运用现代生物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得莱”品种猪,瘦肉率达60%以上,肌内脂肪4%左右。目前已经建成原种猪场1处,存栏“莱芜黑”原种猪200头;1个曾祖代猪场,存栏“欧得莱”曾祖代母猪600头,年繁育祖代母猪3600头;3个祖代猪场,年繁育父母代良种母猪2万头;1处种猪精液中心,年提供优质精液20万头份。
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司+合作社+养猪场”的经营模式,公司在各基地县组建“生猪产销联合社”,各乡镇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各猪场按标准化要求自繁自养、封闭运行,实行“统一供应种猪、统一人工授精、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肥猪”,建立100个生猪产销合作社,100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万个标准化养猪场,形成年出栏商品猪500万头的生产基地。该体系完成后,年投入社会收购值45亿元以上,增加社会效益约9亿元。目前,已建成合作社36处,合同猪场3600余家,年出栏优质育肥猪160余万头。
食品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生猪屠宰、冷却肉、低温肉制品和调理食品加工。1989年,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发了低温肉制品,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先后在山东、北京、西安等省市建立了低温肉制品生产基地。根据国家行业信息发布中心统计,从1996年至2006年,“得利斯低温肉制品”连续11年居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位,200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999年,公司投资2亿元全套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建成了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脉冲三点击晕、卧式真空采血、立式蒸汽烫毛、纵向横向桑拿按摩、气体火焰瞬间二次灭菌、胴体三级检疫、即时冷却降温、24小时以上脱酸成熟等生猪屠宰现代新技术,生产的“风味冷却肉”,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3年,公司引进先进设备研究开发出了“汉堡肉饼产品”,在全封闭环境下,采取“无油煎炸”方式低温加工而成,该产品改变高温油煎油炸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煎炸肉食易产生致癌物质的弊端。
生物科技平台组建了“山东得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物制品、调味品和保健品加工。1997年公司开发出了纯天然生物保健食品。北极神海狗油,富含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DPA、DHA、EPA,对降低血脂、调节免疫效果显著,通过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22家医院的临床验证;依托生猪原料优势,研发出了清香油、骨素、骨参、天然钙等生物产品。
目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骨血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建立了骨血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平台。建立了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功能性肽-铁”三元一体血液加工技术体系;建立了以骨胶原蛋白、天然羟基磷灰石、骨多糖、硒酸软骨素和“活性速溶全骨素”为主的四元一体骨综合利用加工技术体系。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得利斯与山东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研究课题———“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肉食品追溯中的应用研究”,全程推行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了产地追溯管理、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储运追溯管理、销售市场追溯管理等体系,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了技术保障。
加快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生猪产业化、标准化,建立了曾祖代和祖代猪场,繁育产仔性好、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父母代母猪;采取“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猪场”方式,规模化养殖合同猪;与养殖基地配套,建设了百万吨粮油加工项目,为养殖提供优质安全饲料。
严把原辅材料关,保证投入品质量。对所需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格索取生产许可证、资格认证、产品合格证、产品标识、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择优采购。
健全质量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强了标准计量、品控管理、质量监督三支队伍,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通过了ISO9001、HACCP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推行了“卓越绩效管理”,凡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到达保质期的产品全部召回处理。
加强检验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对原材料、投入品和加工产品,由畜牧、卫生、质检、商检等部门按规定严格检验,出具合格证及检验证明;同时,公司加强了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检测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
完善冷链系统,提高储运质量。建设了万吨冷冻库、千吨恒温库,新增了30部冷藏车,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系统。
在此基础上,与山东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研究课题———“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肉食品追溯中的应用研究”,在猪的繁育、饲养、饲料、防疫及肉制品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全程推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最有效的工具,具有非接触识读、抗恶劣环境及保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应用就是在生猪和猪肉上加贴RFID标签,由“RFID阅读器”读写RFID标签,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以此实现对生猪、猪肉及猪肉制品卫生安全的跟踪追溯。
如今,集团已在各主要养殖场应用了产地追溯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猪饲养场应用了RFID耳标管理种猪;在得利斯肉猪屠宰线、分割线上应用了生产加工追溯系统,结合RFID标签,详细记录工段间的交接;在仓储物流部门应用了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通过应用储运追溯系统和销售市场追溯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追溯条形码”查询产品的详细追溯信息。
得利斯集团建立产地追溯管理、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储运追溯管理、销售市场追溯管理等整套体系,打造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企农互动”助建新农村
得利斯率先实践的“企农互动”模式,就是以企业发展为基础,引导企业与“三农”建立互动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将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生产技术、物质装备等导入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企农融合、以企带农、以农促企,推动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集团董事长郑和平坦言:“实施‘企农互动’,是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和‘三农’双赢的最佳选择,现在‘企农互动’已经成为得利斯的指导思想,正在落实到企业发展和反哺‘三农’的实践中。”
集团以率先实践“企农互动”模式,推动了得利斯村的快速发展,使其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和全国文明村。
首先,推动肉猪品种改良,加速良种繁殖。2001年以来,得利斯投资7000多万元,与莱芜市合作建立了“得利斯(莱芜)繁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得利斯实施“企农互动”的开端。种猪繁育公司以莱芜黑猪为基础母本,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得莱”优质肉猪配套系,2005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饲养表明,一头“欧得莱”母猪,每年可增加收益300元~500元。优良猪种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
其次,企农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培植肉猪加工资源。为了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得利斯按照产业化经营要求,以诸城、莱芜为核心区域,实行统一供种、供料、技术、防疫、收购和猪场标准,发展了36个生猪合作社和3600多个标准化养猪场。在诸城,围绕发展养猪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养猪合作社发展。在莱芜,为了配合得利斯肉猪基地建设,推行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标准养殖户建设,重点抓了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疫病防治四大体系。如今,这些企农互动行为,为发展生猪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显现出了良好效应。2006年,诸城生猪出栏210万头,莱芜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
再次,企业反哺乡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得利斯在打造肉猪加工产业的同时,实施了村级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打破原来以“块块”为特征的村级经济格局,以集团公司为支撑,成立了农业公司,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按产业需求进行人员分工,文化高、素质高、能力高的劳动力进入企业,其他人员从事林牧业生产,目前在企业务工的约占28%,从事林牧业的占26%。
改革村级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打破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策体制,由党委、村委会、公司、村民代表等组成专业小组,研究决策企业和村里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化和专业化管理;实行村内“农转非”,由公司负责粮油供给。
加强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社区环境。如今,全村720余户,99%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欧式风格的二层楼房,每户平均住房260平方米;实现了水、电、气、暖、路、排、电话、电视“八通”;建成了电气化村,80%居民实现“电气炊事”;栽植常绿观赏树和经济树2.1万多棵,建立了拥有人工湖、亭阁、假山、连廊的公园。
健全了社会服务事业。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得利斯职业中专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拥有教职工185人、在校生520人;得利斯门诊部,拥有科室15个,医疗仪器22台套,床位36张;建立了游泳馆、网球场、篮球场、健身中心和图书馆;建立了培训中心,年培训2360人次;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昌城镇通往市区和206国道的柏油路11公里,方便了周围几个村庄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