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图书“一卡通”实现异地借书还书
作者:星辰在线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04 11:46:30
摘要:上海市图书“一卡通”实现异地借书还书
把“闲人”从麻将桌拉回图书室,这是一张小小的图书“一卡通”的魅力所在。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获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图书“一卡通”服务的不断推进,市、区县与社区图书馆借阅联动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发掘了借书阅读的新乐趣:在家门口,就可以借到“深居”在位于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的藏书;明明是孩子从大学校区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借的书,做父母的品读好了可以直接将它归还到离家不远的街道图书馆……
和谐社区应该充满书香,弥漫浓郁的文化氛围。秉承这一理念,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对本市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有着深入的思考:尽快将图书“一卡通”服务送到更多市民身边;尽快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凸现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征。
所谓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并不仅仅是市民熟悉的上海图书馆,它是指在不改变既有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务等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异地借书和还书的“一卡通”服务。据统计,目前“一卡通”服务已经覆盖了本市各区县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开通“一卡通”服务的达到36家。根据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本市图书“一卡通”将发展到130家左右。
借助于这一新颖的服务模式,市民不仅有了更宽阔的图书借阅面,借、还书手续较以往也快捷方便多了。由此,不少市民重新喜欢上了读书。普陀区甘泉苑小区的莫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原来,他要换乘两部公交车,才能到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去借书。他要看什么书,只要从街道图书馆就可以借到。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也反映,图书“一卡通”的使用,解除了借还书费时费力忧虑。而今,他们上麻将桌的时间少了,拜访街道图书馆的次数多了。记者了解到,在图书“一卡通”的输送活动中,一些社区老人、视障读者还享受到了免费办证、送书上门等人性化的服务。
借阅服务的改变,也直接改变了部分区县和社区图书馆门庭冷清、资源闲置的面貌。近年来图书“一卡通”接待的读者数量的飙升,就是一个明证:2004年接待读者126万人次,2005年为162万人次,2006年突破190万人次。其中,区(县)公共馆的“一卡通”读者流量从2004年的76万人次上升至2006年的149万人次,两年时间内读者量翻了一番。
伴随着“一卡通”服务进入社区,城市图书馆的网上服务的功能也同步延伸。除了书目查询、检索服务,图书馆网站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目前,文化共享工程的众多数字资源都已经输送到了位于各区县和街道的基层服务点,在上图举行的讲座,居民不亲赴现场,到就近的区图书馆、文化社区中心上网也可实时收看。“上海年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果也输送到了基层服务点,精彩的电影,登陆图书馆网站也可观看。
魅力十足的图书“一卡通”把越来越多的市民吸引进了图书馆,那么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从容应对蜂拥而至的读者吗?市图书馆行业协会秘书长余江表示,为了更好地将“一卡通”向社区延伸的工作与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行业协会在努力把“一卡通”服务点更快更好地布到市民身边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图书“一卡通”服务的管理工作。很多街道图书馆虽然已经成为了基层服务点,引进了图书“一卡通”的硬件设备,但一些图书管理员并不会使用这些设备,对“一卡通”服务的延伸功能也不甚了解,这样服务效果就会打折扣。
”余江说,配合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协会从去年起已把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从去年8月份起,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汇、嘉定、崇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等160余人已接受专门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的业务培训。
市图书馆行业协会表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和“一卡通”服务的推进,与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一目标是一致的。
科学的服务点配置,持之有效的管理,可以预见,在把图书馆送往广大市民身边同时,图书“一卡通”也将融入到和谐社区的建设,满足广大市民多样的文化需求。
相关链接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是指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图书馆为一、二级分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而组建的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
和谐社区应该充满书香,弥漫浓郁的文化氛围。秉承这一理念,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对本市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有着深入的思考:尽快将图书“一卡通”服务送到更多市民身边;尽快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凸现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征。
所谓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并不仅仅是市民熟悉的上海图书馆,它是指在不改变既有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务等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异地借书和还书的“一卡通”服务。据统计,目前“一卡通”服务已经覆盖了本市各区县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开通“一卡通”服务的达到36家。根据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本市图书“一卡通”将发展到130家左右。
借助于这一新颖的服务模式,市民不仅有了更宽阔的图书借阅面,借、还书手续较以往也快捷方便多了。由此,不少市民重新喜欢上了读书。普陀区甘泉苑小区的莫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原来,他要换乘两部公交车,才能到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去借书。他要看什么书,只要从街道图书馆就可以借到。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也反映,图书“一卡通”的使用,解除了借还书费时费力忧虑。而今,他们上麻将桌的时间少了,拜访街道图书馆的次数多了。记者了解到,在图书“一卡通”的输送活动中,一些社区老人、视障读者还享受到了免费办证、送书上门等人性化的服务。
借阅服务的改变,也直接改变了部分区县和社区图书馆门庭冷清、资源闲置的面貌。近年来图书“一卡通”接待的读者数量的飙升,就是一个明证:2004年接待读者126万人次,2005年为162万人次,2006年突破190万人次。其中,区(县)公共馆的“一卡通”读者流量从2004年的76万人次上升至2006年的149万人次,两年时间内读者量翻了一番。
伴随着“一卡通”服务进入社区,城市图书馆的网上服务的功能也同步延伸。除了书目查询、检索服务,图书馆网站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目前,文化共享工程的众多数字资源都已经输送到了位于各区县和街道的基层服务点,在上图举行的讲座,居民不亲赴现场,到就近的区图书馆、文化社区中心上网也可实时收看。“上海年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果也输送到了基层服务点,精彩的电影,登陆图书馆网站也可观看。
魅力十足的图书“一卡通”把越来越多的市民吸引进了图书馆,那么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从容应对蜂拥而至的读者吗?市图书馆行业协会秘书长余江表示,为了更好地将“一卡通”向社区延伸的工作与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行业协会在努力把“一卡通”服务点更快更好地布到市民身边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图书“一卡通”服务的管理工作。很多街道图书馆虽然已经成为了基层服务点,引进了图书“一卡通”的硬件设备,但一些图书管理员并不会使用这些设备,对“一卡通”服务的延伸功能也不甚了解,这样服务效果就会打折扣。
”余江说,配合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协会从去年起已把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从去年8月份起,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汇、嘉定、崇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等160余人已接受专门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的业务培训。
市图书馆行业协会表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和“一卡通”服务的推进,与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一目标是一致的。
科学的服务点配置,持之有效的管理,可以预见,在把图书馆送往广大市民身边同时,图书“一卡通”也将融入到和谐社区的建设,满足广大市民多样的文化需求。
相关链接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是指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图书馆为一、二级分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而组建的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