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一个前景诱人的产业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超市结账处逐件进行扫描,这一繁琐的过程,将随着RFID的推广而成为历史。届时,你只需将满载的购物车推过RFID阅读器,货款便自动显示出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众只要随身携带赛场门票,无须出示,入口机器都能自动识别。市场上消费品有哪些品种?数量多少?在哪个商场?物流配送心中有数……
这些只是RFID技术广泛应用领域中很小的部分。有关专家称,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必将越来越广泛,其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先进的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方式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从理论上说,使用RFID以后,每件物品都将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包括标签、读写器和信息管理系统。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写器是用来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通常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处理。
同以前大量应用的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优势明显:RFID读写器对快速移动中的RFID标签具有“群采”能力,也就是说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快速移动中的RFID标签,而条形码则必须逐一静态扫描;RFID读写器还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非透明的材质,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则必须在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RFID标签巨大的信息存储量也是条形码不可比肩的,RFID标签最大容量有数兆字符,而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是2000至3000字符;更为重要的是,RFID标签可以多次修改,不断增加信息,并可经由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而条形码则不具有这种功能。
巨大的应用空间
因为拥有了独特的性能和优势,RFID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一五”863计划“RFID技术与应用”规划组主持专家魏凤研究员介绍,在全球范围内RFID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它可应用于生产管理与控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重大工程与活动等领域。据预测,仅超市结账系统使用的RFID标签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市场需求,到2008年就将达到40亿美元。
用无孔不入来形容RFID的应用,一点也不过分,它现身于阿尔及利亚邮政系统;在菲律宾被应用到货币存储卡来代替现金;在芬兰被用于标识麋鹿的归属权;在新西兰被用于识别珍稀野生植物;在日本被用于标识寿司;在南极被用于研究企鹅生活习性;在南非被用于矿石跟踪;在土耳其被用于身份验证;在意大利被用于智能导引船舶驶入泊位;在法国被用于管理贵重艺术品,防止失窃。
RFID在我国的应用也同样广泛:在一些省区市的邮政系统中,RFID已经被用于邮袋分拣和跟踪寄送。在生产制造的流程中,RFID被用于质量控制和组织协调。在零售市场中,RFID被用于产品的防伪与识别。在交通系统,RFID被用于不停车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在居民身份管理中,RFID被用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可以说,凡是可以想象到的地方都有RFID的存在,很难想象还有哪些领域RFID无法参与。
难得的发展机遇
魏凤研究员认为,虽然当前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迅速,但尚未成熟,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与整合之中,更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对任何国家来说,这都意味着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有必要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推动自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使中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RFID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但在技术、产业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不过这个差距还没有大到追赶不上的程度。在RFID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达到同国外先进国家共同发展的局面。
为了大力推进RFID技术与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实现自主创新发展RFID的战略,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2006年6月9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15个部委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强调,中国将以应用为引导,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国自主RFID产业链的形成,实现RFID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RFID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并建立中国的RFID技术标准体系,把重点放在我国的编码体系、数据管理与交换体系以及频率配置等方面;推动成立技术及产业联盟,实现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白皮书》编制专家组组长魏凤介绍,《白皮书》给我国的相关专家和企业指明了应当如何发展RFID,通过怎样的途径发展RFID,向哪个方向发展RFID,对RFID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白皮书》的精神,多个部委制定了扶持RFID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RFID标准的制定。
《白皮书》的公布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开始高度重视RFID,并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不少RFID领域的国际组织也改变了以前企图垄断专利和技术标准向中国用户收取高额费用的模式,开始与我国进行交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这将使我国在RFID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除了发布《白皮书》以外,“十一五”期间,根据863计划安排,我国将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领域全力起飞,科技部将拨款1.28亿元,力争实现我国RFID领域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2006年10月27日科技部又把“组织实施射频标签(RFID)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
这些政策和措施必将对中国RFID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我国RFID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使我国成为RFID国际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图为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以RFID技术应用为目的的智能仓储、商品配送、运输管理等多个物流应用模拟测试环境。
相关链接
RFID的发展史
1948年:美国科学家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一文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阶段。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形式的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上海已开始在10万只工业气瓶中强制使用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