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分析:RFID离中国有多远

作者:物流管理 陈媛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04 11:44:55
摘要:“在国内的物流业和零售业没有太多的机会。”IBM负责大中华区流通行业的林先生,对RFID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应用有些悲观。IBM是物流业和零售业信息化领域的翘楚,但偏偏在RFID上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关键词:中国RFID市场

    低频技术在商业范畴的应用更像是在做秀,高频技术对于沃尔玛、麦德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许现实可以把RFID吹大的泡泡缩小。

“在国内的物流业和零售业没有太多的机会。”IBM负责大中华区流通行业的先生,对RFID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应用有些悲观。IBM是物流业和零售业信息化领域的翘楚,但偏偏在RFID上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在物流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被看作是RFID投入大规模商用的标志。为了打开其中的缺口,IBM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尝试。

两年前,宝供物流联手IBM以及香港大学进行了RFID项目的测试。这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之一,为安利、宝洁、飞利浦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合同物流服务。但是在RFID的应用上,宝供的态度显得谨小慎微,除了进行测试外,并没有进一步投入大规模商用。

2006年3月,百联集团传出在家化产品领域实施RFID的消息,IBM是百联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设计者,此次联合英特尔等IT巨头参与,却也只是为了“测试”。

究竟是什么挡住了大象们在RFID领域的突破?

一位来自RFID标签生产企业的专家认为,宝供物流的客户涉及各行各业,但目前中国没有统一的RFID标准,它如何与已经应用这一技术的客户实现对接,是个不小的麻烦,因此畏步不前也在情理之中。

“更现实的是,RFID的最终目的是节省人工,提高效率。而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很低,相对而言,增加人力比IT投入的成本更低。”

低频作秀

将RFID在中国推进缓慢的原因,归咎于成本过高、高频频段受限以及缺乏统一标准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让业界和传媒口诛笔伐的还是成本,似乎降低了成本,RFID就迎来了它的春天。

不过,事情并不那么简单。RFID标签有低频和高频之分,在更多的低频领域,RFID成本即便降到很低的水平,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取代条码。

上文提到的专家介绍说,以识读距离在7厘米左右的低频标签为例,目前的成本在1到2元人民币。抛开识别的稳定性,以及相关的高额识别设备投资不谈,RFID也不比条码有优势。因为有些条码的识读距离已经可以达到2~3米左右,应用在单品上的成本却只有几分钱。

如果不是为了满足无接触识别,或者一次识别多个标签的要求,而是为了完成最基本的识别功能,一些RFID完全可以用条码替代。“如果是和包装信息同时打印,条码的成本几乎是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张成海说。

目前,国内公开的RFID项目多是低频的应用,而从某种意义上看,识读距离有限的低频标签,在商业范畴的应用更像是在做秀。

美国讯宝的一位专家介绍说,一家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出厂合格证使用了RFID标签,但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督促经销商及时回款。每天,厂商都会通过识读器读取所有待售汽车的电子标签,没有被读到的就是已出售的汽车,厂商也因此获得向经销商催追款的依据。

几元钱的标签,两三千元的识读设备,对财大气粗的汽车厂商而言,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而这种RFID标签,能在多大的商用领域推广显然是个未知数。

更多的低频RFID标签被应用于公共领域,比如公共交通、身份证管理和医院等,包括最近被报道的上海生猪流通RFID项目,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作为政府示范项目设立,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投资回报。

高频原地踏步

与低频RFID的应用逐渐扩大相比,对大规模商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高频技术好像还在原地踏步。

真正的成本难题集中在这里。美国讯宝的RFID专家表示,就像打印业务里,成本最高的不是打印机而是反复使用的耗材,RFID除了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投入,成本最大的就是电子标签。高频项目尤其如此,在一个商用RFID项目里,电子标签的用量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甚至更多。而且这种标签还分为可重复使用和不可重复使用两种,前者的身价要比后者要金贵不少。

业内最流行的说法是,目前商用RFID标签(高频)的单个平均成本在0.5美元左右。不过,实际的成本视不同的应用环境有很大差别。

RFID技术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再金属和液体环境更是如此。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性能,需要在封装上投入特别的技术和成本。因此,可以用于金属上或液体里的RFID标签,单个成本高达十几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除了标签成本之外,读取设备等硬件投入成本同样非常可观。以美国讯宝为例,一些高频的读取设备少说也有几万元人民币。

RFID标签的成本还与用量大小关。在香港机场的RFID项目中,由于标签用量达到百万的数量级,因此,每个标签的成本只有0.2美元。据说,美国AVERY公司高频RFID标签的成本只有0.1美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张成海证实说,他在国外参观的一些项目,RFID标签的成本最低的只有5美分。不过,不同RFID标签的功能不同,可应用的领域也相差很大,因此之间并不具备可比性。

高频RFID的高成本,也决定了使用者“非富即贵”。以零售大佬沃尔玛为例,几年前它曾经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卫星网络,对自己的供应链进行实时管理。这家企业之所以选择前100家供应商实施RFID也并不是头脑发热,这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单品附加值比较高,一个超高频的电子标签成本需要三四元人民币,假设一个笔记本的售价是一万元,这点成本供应商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成熟的商业环境下,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前不久,美国阿肯色州大学对沃尔玛实施RFID的供应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销售效率的提升超过他们预计的16%。

相比之下,国内高频RFID的应用则如凤毛麟角。抛开中国政府没有开放高频频段的限制不谈,国内零售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3%左右,物流公司赚的也是“辛苦钱”,这样的微利根本无法承担RFID的前期巨大投资,只能望洋兴叹。

在这些行业推行RFID空手而回的不只IBM一家。另外一家专业公司运作了两年,也仅签下了一个试验项目。“感兴趣的很多,投资的很少。”这家公司在长三角蹲守了两年的一位销售经理空手回归。他认为,将这些微利行业定为主攻方向是个极大的错误。

未知的突破口

“以四大国际快递巨头为例,RFID的很多项目都集中在国外运作。”IBM的先生表示。在中国,RFID更像是一场媒体的盛宴。

至于价格降低之后,RFID是否会在国内某些领域形成突破,即便是业内人士也拿不准。一位专家表示,在国内的集装箱RFID项目的应用中,目前标签成本在6、7元钱左右,如果能降到2元钱的水平,极有可能被一些企业接受并批量复制。

降低成本的路线并不明朗。讯宝公司的专家将RFID标签成本进行了解构。一般情况下,标签里的芯片成本占整个成本的55%,封装成本占45%。而封装成本基本上没有可降低的空间。在这个比例的前提下,无论在芯片成本的降低上取得多大突破,RFID标签的总体成本也很难降到目前水平的一半以下。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具体适用环境、标签数量,以及整合之后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体成本, RFID还有很大的成本降低空间。

现实情况是,更多的RFID商用项目,来自于那些有长期项目的投资能力,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能够在短期换取投资回报的行业和公司。

以RFID在香港机场行李跟踪方面的应用为例。过去香港机场行李跟踪实施的是条码技术,到高峰时段,准确率只有80%。机场不仅要承受对其服务水平与国际枢纽港地位不匹配的指责,而且一旦旅客行李丢失,机场方面还要根据国际航空管理联盟的规定,赔偿200美元~5000美元。20%的误差带来的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在香港机场实施了RFID项目之后,行李跟踪的准确率被提升到95%以上,机场的运营效率因此得到了提升。

而面临类似境况,有着主动实施RFID意愿和能力的行业或者公司,在中国内地还不多见。即便是在中国邮政、国家烟草总局下属企业尝试的一些商用项目中,RFID也更多地被看作是形象工程。大多数商用RFID项目是由国有企业实施的现状,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尴尬的事实。

此外,如同ERP、CRM的推广过程一样,RFID在应用的初级阶段也会遇到一些局限。比如,为了归避RFID标准不统一的难题,采用了RFID技术的香港机场也没有放弃传统标签的使用,以期实现技术的平滑过渡。从这个角度,RFID的这类项目似乎没有把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

其实,就连沃尔玛、麦德龙这样的大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位了解二者在国外实施情况的专家说,它们投入巨资推行的RFID,至今也仍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商用阶段,这样的投入能有多大回报,同样是个未知数。

不过他也指出,任何一种技术在推进商业模式时,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毕竟,RFID离中国正在越来越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