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RFID在集装箱行业的应用以及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周受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04 11:45:10
摘要:本文通过对RFID技术及其现状的分析,对其应用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分析了RFID技术在集装箱产业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RFID技术应用的系统观和中国在RFID面如何作为的几点思考。

    本文通过对RFID技术及其现状的分析,对其应用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分析了RFID技术在集装箱产业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RFID技术应用的系统观和中国在RFID面如何作为的几点思考。

  1 RFID 及其标准现状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藕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RFID具有可实现移动物品识别、多目标识别、非接触识别以及无人干预等优点。RFID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以下几种分类类型:

  1)根据使用频率来分类,有高频系统和低频系统:

  RRID技术所使用的电波频率为50KHz-5.8GHz。低频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小于30MHz,典型的有125KHz、225KHz、13.56M等,这些频段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它具有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阅读距离较短等基本特点。在无源情况下,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高频系统是在高于400MHz的频率上工作,典型的频率为915MHz、433MHz、2.45 GHz、5.8 GHz等,高频系统在这些频段上也有众多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它具有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成本均较高,存储的数据量较大.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阅读距离较远(几米至十几米)等基本特点。

  2)根据电子标签有无电池供电,有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

  有源系统的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为其供电,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它的不足之处是电池的寿命有限,只能维持3-5年;无源系统的电子标签内不具有电池为其供电,它是从阅读器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部分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供自己工作,一般可做到免维护。相比有源系统,它在阅读距离、绕射能力、及适应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略有限制。

  目前.关于RFID技术.国际上主要有三大RFID标准体系,即ISO标准体系、EPCglobal标准体系和日本UID标准体系。

  1)ISO RFID标准体系:ISO的RFID标准体系包括通用标准和应用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应用标准是对它的补充和具体规定。ISO/lEc联合工作组成立了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基础性、通用性的标准.如数据标准(数据协议ISO/IEC 15961、ISO/IEC 15962、ISO/IEC 15963以及其它编码标准)、空中接口标准(IEc/IEC 18000系列)、测试标准(一致性测试ISO/IEC 18046、性能测试方法ISO/IEC 18047对应于空中接口标准)、实时定位(RTLS)方面的标准(ISO/IEC 24730系列应用接口与空中接口通信标准)。150把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交给其与应用相关的子委员会,如RF旧在供应链领域中的应用标准由ISO TC 122/1 04联合工作组负责制订(17358、17363至17367)。RFID的应用标准是在RFID关于电子标签编码、空中接口协议、读写器通信协议等通用标准基础之上,针对不同使用对象,对于不同应用确定了使用条件、标签尺寸、标签位置、数据内容和格式、使用频段等方面的特定应用要求的具体规范,同时也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人工识别等其他一些要求。

  2)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EPCglobal采用RFID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度,使各环节中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了解单件物品的相关信息,如位置、生产日期等信息。为此制订了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力图对所有物品提供单件唯一标识,同时还制订了空中接口协议和读写器协议标准。同时,〔EPCglobal提出了供应链各方信息共享的“物联网”系列标准,包括EPC中间件规范、对象名解析服务ONS(Object Naming Service)、物理标记语言PML(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等。

  3)日本泛在中心RFID标准体系:日本泛在中心关于RFID标准的基本思路类似于EPCglobal.目标也是构建一个从信息的采集到信息共享完整的标准体系。日本制订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旧标准,在编码方面提出了uCode码,兼容日本已有的编码体系,同时也兼容国际上其它的编码体系,包括 EPCglobal编码体系;日本力推微波频段2 .45GHz,在空中接口方面积极参与ISO的标准制订工作,也尽量考虑与ISO相关标准兼容。

  目前,一般大家谈论的RFID,主要集中在无源RFID电子标签,频率也集中在高频、超高频段。许多关于RFID应用和市场的憧憬也集中在Wal-Mart在2003年6月19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零售业系统展览会”上,宣布将采用RFID的技术,以最终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Wol-Mart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前采用该项技术来完成从商品采购一直到销售的整个零售过程中对商品的控制与管理。大家讨论的RFID也集中在EPC的构建全球物联网的宏伟蓝图,实现货品单件编码和全寿命周期跟踪。

  但事实是,RFID只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一种信号采集方式而已。RFID与EPC,RFID应用与Wal-Marr计划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大众中存在着一些混淆。特别是大家一提RFID,就谈标准问题、频率问题、成本问题,但仔细分析,其实这些并不是主要问题。RFID标准早已存在.频率并不一定要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频段,成本也并不是RFID应用的核心因素。

 2影响RFID应用的几个问题

  RFID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接触自动识别。虽然目前RFID技术的市场热度超出了其实际的应用,特别是Wol-Mort提出的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目标.以及EPC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在目前阶段都不是很现实,但RFID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前景是毋庸质疑的。

  目前,大家谈到限制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主要的几点集中在:成本问题、标准问题、技术问题。成本问题强调标签价格太贵,目标要降低到每个标签5美分。但事实上,成本问题并不是标签的价格太贵,而是合理的商务模式问题,这才是目前RFID技术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全球流动的物体是一个开环系统,对于每个物体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的物流链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制造商、运输商、销售商、最终用户等。而RFID标签是在产品制造商起点上附加上去,而带来后端节点的受益。相当于整个供应链都受益而只是由产品制造商买单。在目前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前,没有形成应用规模环境前,这种商务模式很难操作,产品制造商并不能从RFID的支出中得到符合其支出的收益。

  相反,标准和技术问题并不是阻碍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最大阻碍,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集装箱应用,铁路车皮管理,车辆管理等,技术和标准都不是关键的问题。

  对于集装箱来说,产品本身非常单一,RFID标签所附着介质对阅读性能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不存在。集装箱本身并不需要多标签同时读取,没有多标签冲突的问题。集装箱阅读时通过速度很低,不存在高速情况下多标签读取问题。所以,对于集装箱来说,RFID应用实现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是非常理想的,技术是成熟的,标准是已经存在的。

  3)为什么要把RFID技术应用到集装箱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工业稳步增长。近十年来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0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160万TEU,继2003年后连续两年保持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国的地位。集装箱产销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全国集装箱出口量达到197.5万TEU,当年中国制造的集装箱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

  目前全球拥有3000万TEU的集装箱.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和普及的今天,作为货物运输主要载体的集装箱,却没有实现任何程度的信息化,这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信息透明化、实时化是极其不吻合的。目前全球集装箱采用的箱号识别技术基本都是采用箱号图象识别,即通过摄像头识别集装箱表面的印刷箱号,通过图象处理形成数字箱号采集到计算机中。这种技术识别率只有90%左右,而且受阴雨大雾天气和集装箱破损程度的影响很大。但即使是如此低的识别率,图象识别还是广泛应用于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

  ABI调查显示,由于集装箱没有装备类似自动识别的RFID电子标签,大部分的集装箱箱号信息的采集是通过手工来进行,目前35%的信息是不准确或不实时的,根本无法准确及时追踪到集装箱的who、where、when信息,成为影响现代物流效率、货物配送效益、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主要瓶颈。

  所以RFID应用到集装箱.开发出信息化集装箱,技术上是成熟的,行业需求是极为迫切的。信息化集装箱的开发与应用将彻底提升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将彻底改变整个现代物流中信息流的现状,是一件影响集装箱行业的革命性大事。

  但一项技术要应用到一个行业无可避免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读写性能的测试、环境测试、应用测试等。RFID本身只是一种物品自动识别的手段,技术本身应用的好坏关键是“人”、是管理、是后台支撑系统。新技术的采用所衍生的就是管理模式的跟进,管理流程的跟进,后台支撑系统的调整与跟进等。

  RFID技术在集装箱上的应用示范系统主要是研究以上问题,找出技术成熟应用,满足行业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最终要形成一系列标准包括通讯协议、数据格式、数据接口、应用规范、操作流程等。在技术和方案成熟的基础上,通过行业的强力需求,来拉动RFID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应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全球集装箱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化,实现现代物流载体的集装箱的信息可视化,提升现代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整个现代物流效率与效益。

 4 RFID应用到集装箱上几个问题的考虑

  4.1标准问题:

  在这里再次强调标准不是问题,至少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并没有一定要一个全球统一的应对万物的RFID标准。目前全球90%以上的集装箱在中国制造,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的集装箱占全球集装箱年产量的50%以上,已经连续9年名列世界第一。可以说.未来中国制造的集装箱上配置的RF旧电子标签就是标准。

  标准并不是一个影响RFID应用的关键问题,甚至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目前三大主流标准:ISO18000-6、EPC、uID(在这里强调所谈论的集中于RFID无源电子标签,频率集中在860-960 MHz,实现的识别距离在5-10米,而不涉及13.56MHz下1米范围内的短距离识别)。既然都已经存在标准了,何谈标准是阻碍RFID应用的一个因素?

  所以说,RFID已经有三大标准存在,没有人可以说目前RFID应用的瓶颈是因为全球标准的不统一。甚至可以说,永远也难以有全球统一的RFID标准,我们也没必要去苛求全球统一的、应对万物的RFID。事实上大家讨论的标准不统一主要是被Wal-Mart的概念和EPC的概念所误导,认为货品要在全球流通,所以自然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但Wal-Mart和EPC只是RFID应用的一个方面,而且是相对遥远的一个方面。EPC要实现全球物品单件管理是难以实现的,许多场合也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应用RFID技术的不同行业并不一定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如中国邮政的邮包管理就可能与集装箱管理会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数据格式。低价值的一次性物品采用的技术和标准会与高价值的物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标准。所以,认为没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是影响RFID推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不合适的。

  标准涉及的内容很多,有空中接口协议标准、编码标准、测试标签、读写器通讯协议标准、以及一系列应用标准等。而存在共性的主要是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如18000-6B。

  针对集装箱行业的RFID应用,目前RFID三大主流标准中还没有一个标准是特别适合集装箱应用的,集装箱行业有自己的RFID自动识别标准国际标准ISO 10374(1991,1995,2005)。EPC那种将物品编码分成4段,由产品制造者实施对物品单件编码是不现实的全球如此多的中小企业,低成本制造型企业,难以独立来完成对各自所生产的所有单件货品进行编码。ISO18000-6b通过识别标签旧号,根据ID号再识别ID对应的标签内部信息的方式,使得对物品的识别不是直接识别物品本身的代码.而是通过所附标签ID再根据ID识别到写入的物品代码,这相当于存在一次代码解析过程,限制了其在物品自动识别上的应用,这种模式甚至都简单地影响到RFID取代条码的功能。而ISO 10374是直接将集装箱箱号和用户信息写入,识别的时候直接将写入代码信息直接识别出来,避免了代码解析的过程,更适合于目前的集装箱自动识别应用。当然,由于该标准主要是集装箱行业国际标准,并没有引起国际大公司如TI、PhiliPs等的跟进,所以标签成本相对比较高。

  4.2成本问题

  如果有好的商务模式,最贵的东西成本都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商务模式,最便宜的东西成本也是问题。RFID也是一样.目前成本并不是阻碍RFID大规模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家热谈成本,就如同热炒标准一样,都被Wal-Mart和EPC的概念所误导,希望用RFID取代条码,所以成本一定要降低到可以取代条码的水平。但大家设想一下,集装箱上用RFID电子标签,一个集装箱价值在3000美金左右,一个5美分的电子标签用到一个3000美金左右的集装箱上是否有必要。所以成本的考虑关键是看投入和产出,而不是简单的标签价格问题。比如中国铁路车皮管理用的电子标签,采用的就是ISO 10374标准,每个标签的价格在20美金左右。如此昂贵的价格.而中国铁路车皮管理都用上了RFID系统.为什么?是因为产出大于投入,是因为商务模式的清晰、合理、有效。

  集装箱上应用RFID电子标签也是一样比较于集装箱本身的价格,一个RFID电子标签的价格在10-20人民币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读取可靠、适合于集装箱恶劣运输环境的、有稳定读写性能的电子标签才是根本合理的商务模式才是关键,而不是标签价格本身,即谁来买单的问题。全球每年超过300万TEU的集装箱新箱,即使每个标签价格在10万,成本也在3000万。如由集装箱制造企业来买单,制造企业能否获得买单所带来的收益增长。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网络系统是鸡与蛋的关系。没有后台网络,集装箱上有电子标签没有任何价值。有后台网络,集装箱上没有电子标签,后台网络也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谁先行一步是个问题。但这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而是有很好的商务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相信成本不是一个影响RFID在集装箱行业应用的核心因素,当然谁都希望标签成本越低越好。

  4.3后台系统兼容性问题

  大家热炒RFID,但其实RFID只是一种信息采集手段.一种非接触式的物品自动识别手段而已。RFID应用的成败.关键的核心还是管理,是后台支撑系统。目前,几乎所有的后台系统与RFID阅读器之间是通过。比和API函数来实现数据交互的,后台系统只要调用RFID阅读器的API函数库即可,后台系统本身并不直接与RFID电子标签发生关系,也不存在多大的后台系统的兼容性问题。针对一个具体的系统,RFID设备的更换只是改变调用的API函数,并不会对后台系统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将来阅读器基于一定标准,或者开发出针对主流阅读器的中间件,或者Oracle、Microsoft直接开发出内嵌的中间件,免却系统开发者因为阅读器的变化而要调整底层程序的问题是最理想不过了。

  其实,要考虑到后台兼容和系统未来升级,关键一点是要选对适合于自己行业应用的技术和标准,无论是EPC也好、ISO18000-6也好、还是ISO 10374也好,只要选准了行业所采用的技术,后台兼容和系统升级都将不是大的问题。

5)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

  RRID电子标签应用到集装箱行业实现箱号的自动识别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RFID怎么用.如何用,采用何种技术,数据格式如何定义,应用标准如何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进行研究测试,找出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经过半年时间努力完成的中集集团“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并无现成方案可以借鉴,系统完全自主开发,包括适合集装箱应用的电子标签设计、通讯协议的定义等。

  中集集团的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包含闸口自动识别系统、车载自动识别与操作终端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准确实时的集装箱历史和当前状态、运输车辆(公司)历史记录、集装箱进出闸口当前状态和历史记录、堆场集装箱存放位置、堆场目前集装箱存放状态的记录和查询等,从而实现了集装箱生产和堆场数据管理、车辆运输记录管理、堆场自动化管理、无纸化操作与实时数据传输、和集装箱供应链信息实时透明化。

  经过1008 FEU的测试.在进行的1501次识别中,只有一次是由于标签本身的原因而产生读取失败,标签识别可靠性达到99.934%。识别距离都在7米左右.完全满足集装箱行业的应阿军开进阿核武库;可用需求。

  在这套系统中RFID只是集装箱箱号自动采集的一种手段,关键是配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数据的同步,并配以自主开发的后台管理支撑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与可视化管理,这套系统简捷、灵活、而成本低廉。

  通过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与实施,为电子标签在集装箱上的应用积累了一手的经验,掌握了射频技术应用的核心点;掌握了集装箱用电子标签芯片的应用方法,集装箱数据集的定义,集装箱电子标签应用环境的要求,以及整套系统可靠性保障方案,为联合相关力量制订中国集装箱自动识别标准积累了技术与经验;该实验平台的成功建立,是在中国目前在RFID应用方面普遍缺乏成功案例的背景下完成了,对确定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自动识别与标准,以及RFID技术应用方面站在行业领导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实验平台为集装箱自动化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案,为未来堆场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解决方案。

 6 RFID应用的系统观

  目前把RFID技术运用到集装箱行业本身不存在多大问题,但看问题不能只看一点不能只孤立的看RFID应用在集装箱行业,这也就带来了相关的系统问题。集装箱是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但也只是全球货品中的一种,如果站在未来全球普及RFID的角度,站在EPC概念的角度,则RFID在集装箱行业的应用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首先是与未来系统的兼容问题,RFID在集装箱行业的应用相对于RFID在全球物品单件应用会先行一步,但目前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到与未来的全球RFID系统存在整合和兼容的可能。当然,这可以是一种软整合,譬如集装箱RFID采用ISO 10374标准,完全采用自己的编码规则,而不考虑EPC编码规则也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完全可以整合到未来的EPC体系中的。如采用编码映射方法,把集装箱编码规则映射成EPC编码规则,再配以适当的中间件则可实现系统的软整合。而先行一步的行业在未来RFID技术变更而一定要采用硬整合的可能性和意义都不大。譬如,即使将来中国采用一套规定频率的RFID标准,但要目前已经形成产业的中国铁路车皮RFID自动管理系统去调整硬件实现系统的硬整合的难度会很大,短期内难以实现,从应用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必要。

  由于集装箱是全球流通的,针对RFID在集装箱行业的应用,行业需要统一几个问题:空中接口问题、采用频率问题、通讯协议问题。这些问题的考虑虽然要考虑全球未来的RFID应用、需要考虑ISO、EPC和ulD标准等,但并不一定是要融合在这些标准中。每个行业的需求不同、背景不同、应用环境不同,所以不要简单地被Wal-Mart和EPC的概念所误导,言必称全球统一标准、全球统一频率、降低标签成本等。集装箱行业完全可以采用相对独立的行业RFID标准。而且就标准本身而言,集装箱的RFID自动识别早在1991年就有了ISO 10374标准。

  关于频率的采用也是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但要做到一个全球统一的频率或一个频段难度相当大,也不现实,关键是要在全球几个核心经济体如中、美、欧、日之间有一个频率不统一的解决方案即可,可采用双频或者多频,而不要一味地等待全球统一频率的出现,也许永远难以出现。

  所以,技术问题、标准问题、成本问题都不是影响RFID在集装箱行业应用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商务模式问题,实现投入产出的正比例关系,确保RFID买单者可以从买单的付出中获取因为买了RFID在集装箱上的单而获得的收益来弥补买单的支出。这笔投入相对比较大,但合理的商务模式是存在的,相信RFID在集装箱行业的应用不会遥远,至少会远超前于RFID在全球单品上的应用步伐。

  RFID在集装箱上的应用,实现集装箱信息化,实现全球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大家要认识到RFID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实现物品自动识别的技术,只是一种信息无线获取的手段而已,系统的成败关键还在于管理和后台系统的支撑。

 7 中国在RFID方面如何作为的几点思考

  RFID近几年很热,最近有所降温,开始的火热重要原因是Wal-Mart抛出的概念和EPC的宏伟构想。等大家发现要实现一个购物篮里装满的几十件千差万别的物品在通过阅读器时无一遗漏的准确识别出来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时当大家意识到EPC构想的全球物联网要实现其宏伟蓝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时,当在这个全球供应链的开环世界里合理的商务模式难以解决时,RFID的热度有所降低。

  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RFID只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自动识别的手段,其优点是可靠性高、无接触,缺点是与所附物品的性质关系极大,不同材质物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天线和标签结构。所以,我们看RFID要看到其本质,、基于RFID的本质,结合行业的背景和应用环境,来开发RFID及其系统,制订解决方案。

  目前,RFID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我们不能过分夸张RFID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但RF旧对整个全球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提升是毋庸质疑的,RFID应用到物品管理实现物品自动识别的趋势是必然的。

  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在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启动RFID的相关工作,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合力,中国在RFID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对于RFID,我们没必要过分强调统一频率问题、统一标准问题,去迎合ISO和EPC标准。目前物品的电子标签与后台读写网络系统之间是一种鸡与蛋的关系。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就集装箱来说全球90%的集装箱在中国生产,如果在每个集装箱上贴上了电子标签.谁还希望再去贴第二个标签呢?拿来用就是了。

  所以,中国应该考虑避开所谓的国际标准问题、频率问题,完全可以制订中国自己的标准,开发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提出应用于中国范围内的RFID频段,而不需要过多去考虑国际标准如EPC、ISO 18000-6、ulD等。将来即使是硬件不相容,也完全有解决方案.在读写器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更换标签本身.也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的商品因为没有符合美国的RFID标签而不能出口。

  但中国要想在RFID方面有所作为,重点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中国的RFID空中接口标准.奠定RFID的基础;

  很多人怀疑中国标准制订的必要性,成功的可能性,而去怀疑中国独立制订标准是否可行和可能。但大家从3G的TD-SCOMA中国标准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国际通讯业巨头也只能跟进这一标准以免失去未来中国3G产业在这方面的市场份额。RFID也一样,中国企业和行业联手制订RFID空中接口标准,并开发基于此空中接口标准的芯片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从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角度,都是完全有必要的,否则沦落到中国要为每件货品付RFID专利的地步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2)研发RFID芯片;

  中国目前从事RFID行业.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少之又少,真正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院所加起来也不过10家。即使在如此形势下,彼此之间也没有一种合作、联合和开阔的胸怀来做大中国的RFID产业.来研发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品的RFID芯片。在这一点上,国家层面完全有必要组织国内3-4家有实力的微电子强势企业与高校院所一起,用支持中国龙芯的力度来支持中国的RFID芯片研发。没有中国的RFID空中接口标准,没有中国的RFID芯片.谈中国在RFID上的作为,谈国际标准的制订与主导,谈中国在RFID中的一席之地,谈RFID战略规划.一切都将只是空中楼阁。

  3)抢占RFID的大规模应用行业,形成事实标准。

  有了标准、有了芯片,是不是就一定成功?还不一定!关键还要占领应用行业,形成事实标准。在RFID目前阶段,如果国家、企业、行业联手,有魄力在所有物品上附着RFID标签,解决了谁买单的问题,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没有人会再去给物品上贴第二个标签,而实现同样的功能。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用户是追求利益的。如果物品上标签了,各节点用户只需要配置读写器组建起物品跟踪管理网络就可以获得极大效益,其断不必要舍弃已有的标签而去重新附着另外一个标签。

  所以,找准一个行业形成事实标准,通过行业应用来拉动中国的RFID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在国际RFID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一条相对可行的思路。相信集装箱就是如此一个非常理想的行业,全球90%的集装箱在中国生产,而且比例还在增长,可以说全球集装箱基本都在中国生产。每年中国的集装箱产量在300万TEU以上,集装箱的寿命一般在10年,全球集装箱保有量在3000万TEU。如果中国在RFID能抢占集装箱行业,通过在集装箱上免费配置一个RFID标签.通过5年时间,完全可以实现80%的集装箱拥有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电子标签.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同时可以拉动中国的RFID产业,占领国际标准制高点。

 8 结束语

  RFID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可实现移动物品识别、多目标识别、非接触识别以及无人干预等优点,为实现全球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虽然目前RFID技术的市场热度超出了其实际的应用,特别是Wal-Mart提出的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目标,以及EPC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在目前阶段都不是很现实但RFID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前景是毋庸质疑的。

  但大家要认识到RFID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实现物品自动识别的技术,只是一种信息非接触获取的手段而已,技术本身应用的好坏关键是“人”、是管理、是后台支撑系统。系统的成败在于管理和后台系统的支撑,薪技术的采用所衍生的就是管理模式的跟进,管理流程的跟进,后台支撑系统的调整与跟进等。

  技术问题、标准问题、频率问题、成本问题并不是阻碍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技术是成熟的、标准是存在的、频率是可以多频共存的,影响RFID应用的瓶颈关键是合理有效的商务模式。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和普及的今天,作为货物运输主要载体的集装箱,却没有实现任何的信息化,这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信息透明化、实时化是极其不吻合的。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集装箱信息化将彻底提升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将彻底改变整个现代物流中信息流的现状,是一件影响集装箱行业的革命性大事。RFID在集装箱上的应用,集装箱的信息化,实现全球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要想在RFID方面有所作为,应该关注三个问题:RFID空中接口标准的制订以确定RFID的基础、RFID芯片的研发以把握RFID的核心、RFID应用行业的大规模推广以形成国际事实标准。

人物访谈